首页
书画馆
陶瓷馆
热搜榜
搜全站
下载App
退出登录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用户已注册
注册
注册代表同意
《用户协议》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登录
新用户登陆即注册账号,登录即代表同意
《用户协议》
账号或密码错误
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清·王泽
简介:
王家禧(1925年-2017年1月1日),笔名王泽,生于天津,美国画家。
1944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西洋画专业,1962年起开始创作漫画《老夫子》。1974年移居美国,继续老夫子漫画创作。老夫子漫画出版已达到400套,风行世界华人社会。
美国时间2017年1月1日凌晨5时57分,王泽于因年老器官衰竭安详离开人世,享年93岁。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017年1月3日在其“脸书”上发文对王家禧的家人表示慰问。2017年9月29日,获得第14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中国动漫杰出贡献奖。
人物生平
1925年生于天津,在天津度过小中学时代。
1944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西洋画专业,毕业后曾在天津文化宫从事美术家工作。
1960年在香港法属天主教会担任儿童《乐锋报》杂志美术指导与,开始漫画创作,1962年起开始创作漫画《老夫子》。
1974年移居美国,继续老夫子漫画创作。老夫子漫画出版已达到400套,风行世界华人社会。在中国10个城市开展巡回签售。
2017年1月1日去世。
个人著作
1962年,漫画《老夫子》诞生,“老夫子系列”一共200多本,风靡华人社会达50年之久。
《老夫子》除了平面书刊,还被拍成电影、卡通、动画等共11部,受到华人们的追捧。香港文化博物馆在其漫画世界中辟有“老夫子”馆;美国加州的MontereyPark市立图书馆亦将老夫子漫画书列入典藏。
获奖记录
2017年9月29日,获得第14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中国动漫杰出贡献奖。
风格特色
《老夫子》之所以精彩,不仅在于其时代历练的意义,更以亦庄亦谐的手法,呈现华人生活底蕴与人生百态。并且在中西文化交流所产生的文化震荡下,王泽亦以其极具趣味、诙谐的画风,带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令人始终对《老夫子》爱不释手。《老夫子》漫画出版已达四百套,风行全球华人社会。王泽的画风,不仅生动幽默,观察力极为敏锐,思路更为丰富,使看得似好笑的漫画,却能反应社会生活百态及文化的各种现象。
人物评价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017年1月3日在其“脸书”上发文对王家禧的家人表示慰问,并指出,王先生的“老夫子”是香港一代传奇,愿王先生安息。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同日对王家禧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问。他说,王家禧先生为本地漫画大师,六十年代创作《老夫子》漫画,透过独特绘画风格、简单而诙谐的故事,展现香港社会不同年代的生活面貌,反映人生百态。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老夫子、大蕃薯、秦先生等,陪伴香港人成长,深受不同世代、不同年龄层读者喜爱。
王家禧曾说:“我的一生就像漫画,我尽可能的让‘老夫子’,也就是让自己耍宝去逗乐读者。”
其子王泽曾说,十分佩服父亲王家禧,一直都是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创作者,他创造的《老夫子》就是描写平日生活的漫画,既是日常的趣味,更是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经历半个世纪,时空虽已改变,每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也都不同,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透过耐人寻味的漫画,仍然直入人心。
人物争议
2001年,作家冯骥才曾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的书,指证王泽的《老夫子》引用自中国已故漫画家朋弟(1907年-1983年)的《老夫子》,自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漫画界,在南方、在上海,影响最大的人物是张乐平的“三毛”和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在北方、京津一带首屈一指的人物则是朋弟先生的“老夫子”和“老白薯”。
朋弟所创《老夫子》角色跟王泽《老夫子》人物的外形、性格相似。直到王家禧去世,这段中国漫画史上的公案仍未有定论。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王泽
英文名
Wang Ze
又名
子卿,潤生,觀齋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时代
清
出生时间
1759年
去世时间
1842年
作品
清·王泽
2
全部
[2]
未知
[2]
践醉图
清
王泽行书临帖轴
清
王泽山水扇页
清
行书临苏帖
清
山水
清
浮岚暖翠图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