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清·许应骙

认证:清末官员

简介:

许应骙(1832年—1903年7月22日),字昌德,号筠庵,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东省广州市)人,祖籍广东汕头澄海,清末大臣。官至礼部尚书,闽浙总督。与李鸿章等清末名臣同朝为官。

人物简介

许应骙,字昌德,号筠庵。广东番禺县(今广州市高第街)人。从小聪慧勤奋,8岁即被录取为县学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举人;道光三十年成进士;咸丰二年(1852)朝考名列前茅,任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三年,散馆考试授检讨;同治元年(1862)参加纂修《文宗显皇帝实录》,书成,授冼马。以后,历任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左右庶子、署国子监祭酒。光绪元年(1875)充福建乡试正考官,次年被授予甘肃学政。不久,又升为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光绪六年,奉旨充“会试”副总裁。这是有科举考试以来广东人充当“会试”总裁的第一人。后又历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

光绪十七年,朝廷仓政纷乱,连年侵耗。许奉旨任仓场侍郎。他认真查办仓场积弊,使“南新仓颗粒无亏”。光绪十八年,朝廷特赏许应骙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光绪二十一年又任都察院御史。次年,晋升为工部尚书、“殿试”读卷阅卷等职。光绪二十三年,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不通外情,无法应付外交事务,是年转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御史宋伯鲁上书请废八股,建议将经济岁举与正科合并。许应骙则极力反对,主张将经济科并归于八股。五月初二(6月20日),宋伯鲁、杨深秀联衔上书弹劾许“庸妄狂悖,腹诽朝旨”,要求罢黜他。光绪帝诏令许按所参各节回奏。五月初四(6月22日),许应骙复奏光绪帝,其中除反对宋伯鲁、杨深秀所劾各款外,还对维新派首领康有为进行肆意诬蔑攻击。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准许官民直接上书言事。许应骙等则百般阻挠。礼部主事上书光绪,许不肯代送,诬称王照咆哮公堂。七月十九日(9月4日),光绪帝遂将许应骙、怀塔布等六人革职。这就是百日维新运动中罢斥礼部六堂官事件。

“戊戌变法”失败后,八月二十八日(10月13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以许应骙“首发康有为之奸”,请“立予超擢”,电奏朝廷。慈禧太后即擢升许为闽浙总督,准予“仍在紫禁城骑马,并在西苑门内骑马”,以示“优宠”。光绪二十五年,许奉旨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

光绪二十六年,许应骙与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参加“东南互保”,破坏和阻碍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向南方发展,使八国联军得以集中力量向北方进攻。

光绪二十七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陈采用西法十一条,电约许应骙一同上奏。许认为“泰西政要名目繁多,不合国情民意”,拒绝应约。他另奏陈“对政八策”,说什么“勿使中国一变而为西洋风俗”,反对变革。

光绪二十八年,御史李灼华上奏弹劾许应骙督闽积弊甚深。朝廷令张之洞查复。张之洞复奏言所参各节皆无实据,主张免议。清廷仍诏命部议处,遂令许开缺回籍。许归里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光绪二十九年病故。

著有《许尚书奏议》等。

大事年表

幼习经书,1849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举进士,1852年选庶吉士,越年散馆授检讨,

1862年参与撰修《文宗显皇帝实录》。后迭任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左右庶事、国子监祭酒。

1875年充福建乡试考官。次年授甘肃学政,旋升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

光绪六年(1880年)为会试副总裁,这是清代科举考试广东人充当会试总裁的第一人。后历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

1895年任左都御史。翌年擢工部尚书,充殿试读卷、阅卷等。

1897年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旋转任礼部尚书。

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反对变法,同年9月4日以“阻塞言路”被革职。戊戌政变后,擢闽浙总督。

1900年参加“东南互保”,破坏义和团运动。

1902年被劾罢归,杜门不出,翌年病卒,著有《谕折汇存》等。

人物轶事

从政经历

许应骙从小勤奋读书,8岁时即能“命笔为文,斐然成章”,被录取为县学生。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举人,三十年成进士。

咸丰二年(1852年)朝考名列前茅,授翰林院庶起士。三年散馆考试授检讨。同治元年(1862),应骙服阕入都参加纂修《文宗显皇帝实录》,书成授洗马。后来,历任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詹事府左右庶子、署国子监祭洒。许应骙办事认真得力,得到朝廷的信赖。

光绪元年(1875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次年授甘肃学政。应骙在任期间,“多方策励拨各属高才生肄业”。对办学成绩优异的“阑山书院”则给予较多的奖励,并亲自前往督考。不久,应骙又被升为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

光绪六年(1880年)应骙奉旨充“会试”副总裁。这是有科举考试以来广东人充当“会试”总裁的第一人。应骙勤勤恳恳,忠于朝廷,深得恭亲王奕訢(xīn)、大学士李鸿藻等权臣信任。在他们得援下,颇受朝廷器重。因此,在以后得一段时间里,应骙又历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

光绪十七年(1891年),朝廷仓政纷乱,连年侵耗,许应骙奉旨调任仓场侍郎。他认真查办仓场积弊,使“南新仓颗粒无亏”。因此,慈禧太后十分赏识他。

光绪十八年(1892年),特赏予应骙可以在紫禁城骑马。

光绪十八年(1896年),晋升为工部尚书、“殿试”读卷阅卷等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许应骙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办理外交事务。但许应骙秉性方刚,墨守成规,不明时势,不通外情,遇外交涉事则束手无策。因此,不能胜任外交事务之识,事年转礼部尚书。

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得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存亡危机之际,国内的维新运动兴起。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主张,锐意改革,力图振兴国家。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但许应骙守旧、迂谬、阻挠新政。御史宋伯鲁上书请废八股,建议将经济岁举与正科合并,而许应骙则极力主张将经济科并归于八股。宋伯鲁、杨深秀遂于五月初二日(6月20日)又联衔上书弹核许应骙“庸妄狂悖,腹诽朝旨”,要求光绪皇帝罢黜许应骙。光绪帝诏令许应骙按照所参各节明白回奏。

五月初四日(6月22日),许应骙奏复。其中除反对宋伯鲁、杨深秀所核各款外,还对维新派首领康有为进行攻击。

百日维修运动期间,光绪皇帝淮许臣民直接上书言事。七月十六日(9月1日),礼部主事王照疏请光绪帝游历日本等国,以考察各国情况。怀塔布、许应骙不肯代送。王照弹核他并到堂亲递,怀塔布不得已允许其代奏。许应骙则上奏弹核王照“咆哮署堂,藉端挟制。”光绪帝对于这些守旧迂谬阻挠新政的大臣已气愤难忍,故在看到王照和许应骙的奏摺后,当即颁布谕旨痛斥许应 ,怀塔布等人,遂予七月十九日(9月4日)将怀塔布、许应骙等6人革职。这就是百日维新运动中罢斥礼部六堂官事件。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无法容忍光绪帝及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子八月初六日(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杀了维新派的谭嗣同等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了。这时许应骙已返回广东番禺。八月二十八日(10月13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以许应骙“首发康有为之奸”,请“立予超擢”,电奏清廷。慈禧太后即擢升许应骙为闽浙总督,并命“来京陛见”,“仍在紫禁城骑马,并在西苑门内骑马”,以示“优宠”。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许应骙奉旨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许应骙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参加了“东南互保”,使八国联军得以集中力量在北方用兵,破坏和阻碍了“义和团”向南方发展。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合约》签订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奏陈筹议变法,采用西法十一条,电约许应骙一同上奏。许应骙则顾虑新政“转移太骤”,认为“泰西政要名目繁多,不合国情民意,奉行不善反成其弊”,随即拒绝应约。许应骙重弹老调,另陈“对政八策”,说什麽“勿使中国一变而为西洋风俗”,“即使讲求西法也不能操之过急”等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御史李灼华上奏弹核许应骙督闽积弊甚深。朝廷令张之洞查复,张之洞复奏言所参各节,皆无实据,主张免议。清廷仍诏命部议处,遂令许应骙开缺回籍。许归里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

晚年生活

戊戌政变后,许应骙出任封疆大臣闽浙总督,并被特许“仍在紫禁城骑马”,以示优宠。一年后又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后来许应骙的手下官员渎职,他也因此被解任,退出政治舞台。许应骙回到广州后,便从高第街搬了出来,在广州白鹅潭畔建造了一处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后乐园,现在的广州海珠区还有一条“后乐园街”。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初二(1903年7月22日)病逝。著有《许尚书奏议》等书。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许应骙
  • 英文名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时代
  • 出生时间
    1832年
  • 去世时间
    1903年
作品
清·许应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