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侯恂

认证:明代官员

简介:
侯恂(1590~1659),字大真,号若谷。归德府(河南商丘)人。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
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
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侯恂与其父、其弟侯恪三人皆遭罢官。
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
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任户部尚书。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十一月,东林党人侯恂,因遭阁臣薛国观(阉党余孽)、温体仁(反对东林党,坚称自己是“无党”人士)嫉妒,被弹劾下狱。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六月,李自成农民军席卷中原,合兵围汴,满朝官员一致推荐侯恂。崇祯帝特赦侯恂出狱,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丁启睿总督保定、山东、河北、湖北等7镇军务,解汴围。
侯恂上书崇祯皇帝,论解河南之围用兵方略,侯恂在文中有理有据的分析当时之形势,论议恰当,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对于解决当时的军事困局具有很大实际意义。然而崇祯皇帝拒绝了这份提议,就如侯恂在文中预料的那样,明军与李自成军队在开封周边进行决战,明军大败。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灭亡。因侯恂为官清正廉洁且颇具才华,李自成不顾侯恂曾经和自己为敌,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只任用了侯恂一人。侯恂谢绝任官,要求归家隐居。
不久清兵入关,五月,在其次子侯方夏护送下,侯恂逃往金陵避难。南明小朝廷重用阉党余孽阮大铖,而阮大铖欲杀东林党人侯恂、方域父子,侯恂又逃往徽州(今安徽歙县)避难。后清军渡江,南明小朝廷灭亡,侯恂才得以解脱。
家国之变,山河破碎。虽欲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终究一木难支。清顺治三年,心灰意冷的侯恂回到家乡商丘,在城南十里筑南园而居之,隐居南园。
清政府百般威胁和利诱,使尽解数劝他出山,但侯恂坚辞不授,屡征不起,十几年足不入城,保持了自己的晚节。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病逝,葬于侯府南园,终年70岁。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侯恂
  • 英文名
  • 所在地区
    河南商丘
  • 大真
  • 若谷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时间
    1590年
  • 去世时间
    1659年
作品
侯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