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清·林增志

简介:
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一字可任,号念庵,自署此山道人,瑞安人。其先福建莆田人,后徙浙江瑞安。事母以孝闻。明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任蒲圻(今属湖北省)令,政尚廉静,每月讲学明伦堂,士风丕变,考绩异等,擢翰林编修,和黄道周、倪元璐友善。
生平
明崇祯十年,选东宫讲读经筵讲官。明崇祯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转春坊兼侍讲学士,寻转少詹事。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入主燕京,不从,南归金陵,和史可法共图国事。马士英数与语,不合,知其必败。可法荐增志以礼部起,称疾固辞。1646年,唐王建号隆武,自福州来征,起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顺治三年(1646),随驾镇守建宁,又移延平,权工部尚书,晋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以培养士气、收拾人心为务。清兵步步进逼,隆武死难,增志出奔沙县,至吕峰山从逾遵长老出家,改名行帜,法号法幢,又称二雪和尚,时年54岁。
清摄政王因范文程推荐征召,有司迫令就途。增志即以僧服赴请,果得放还。住永嘉密印寺旧日读书处,见寺宇行将倾圮,其后历时四年,予以兴复。顺治五年回瑞安,居虹桥大隐庐九年,其间曾游四明山,登雪窦寺。顺治十二年,入大梅山访梅子真遗迹,结茅居六年之久。顺治十七年返密印寺。康熙五年(1666),往括苍净觉寺,康熙六年(1667)年夏因病,再返密印寺,八月十二日圆寂。死前集诸子嘱咐:“吾平生只欠一死,可勿葬,弃诸沟壑,示天下后世为臣而不死国者。”享年75岁。
作品
《天咫篇》、《此山天籁集》、《清华品胜集》、《甲申同患纪行集》、《密印集》、《雁游集》、《雪窦集》、《还乡集》、《完说通集》与《蒲圻县志》等,久已散佚;惟《法幢禅师语录》、《任先自订年谱》以及和李维樾合编之《卓公忠贞录》等尚有传本。
墓道
2015年1月2日,泰顺县历史文化工作者在司前镇香林寺旧址前山腰处发现南明隆武朝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林增志墓道。
泰顺地方古籍记载:林增志晚年避难泰顺,辟建香林寺,圆寂后墓葬寺前对面山。数百年来,因寺院荒废,林增志墓道完全失管。日前,泰顺历史文化工作者在香林寺旧址发现一座类似明代样式的墓葬,墓地林木参天,墓室破坏严重,通过辨认墓碣铭文,判定确实是林增志的墓道。
历代温州府志及瑞安县志,都未曾记载到林增志晚年避难泰顺的史实。此次发现将为研究温州历史名人林增志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
全部展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林增志
  • 英文名
  • 所在地区
    湖北
  • 又名
    任先,可任,此山道人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时代
  • 出生时间
    1593年
  • 去世时间
    1667年
作品
清·林增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