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吴友如
点石斋画报原稿页

首页 艺术名人馆 吴友如 点石斋画报原稿页

点石斋画报原稿页

点石斋画报原稿页 简介

吴友如(1850-1894),字友如,江苏元和人。他自幼习画,擅人物、肖像画,用笔细致,刻画入微,构图丰富紧凑,融合传统白描、年画、插图画及西方透视、光影等技法,参考西方画报形式,开创了中国新闻风俗画之新风。《点石斋画报》是我国最早的石印新闻画报,由英国人美查于1884年5月8日在上海创办,聘请吴友如担任主笔。

吴友如 简介

  • 吴友如
    清末画家

    吴友如(约1840~1893年),清末画家。名嘉猷,字友如,别署猷,江苏吴县人。工人物、肖像,以卖画为生,曾应徵至北京,为宫廷作画。咸丰间避兵定居上海。中国时事新闻风俗画开创者,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画家,曾文《点石斋画报》,设有“吴友如画室”,独创《飞影阁画报》。作品逾千。

    艺术风格

    吴友如自幼喜欢绘画,勤奋好学,能融合清代名画家钱杜、任熊等人的画法,自成一家。擅长人物肖像画,以鬻画为生。吴友如的绘画以描绘市井风俗、时事新闻为主,大则如中法战争、中日台湾之战,小则有邻里斗殴、怪闻趣事,还有不少反映西方科技新事物的画幅。为适合石印制版,所画均以线条描绘,黑白分明,画风工整,构图繁复。仕女形象消瘦柔弱,面部画法受同时代画家沙馥影响,称为“沙相”;建筑物、舟车的描画吸收了欧洲焦点透视的方法。是一位将传统民间艺术与新的石印技术结合的画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新闻、风俗画家。

    生平经历

    吴友如曾应召至江宁(今南京),绘《金陵功臣战绩图》。清光绪十年(1884年)在上海主绘《点石斋画报》,名噪一时。内容以时事画为主,笔姿细腻,对清廷的腐朽统治、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人民的疾苦和反抗,都有所反映。光绪十六年(1890年)独资创办《飞影阁画报》,该刊形式与《点石斋画报》类似,但内容着意于仕女人物,新闻则偏于闾巷传闻。光绪十九年(1893年)春月,《飞影阁画报》出至百期后易主。同年秋改出《飞影阁画册》,每逢朔望出版,出至第十期时,因病去世。他主持的这两种画报,均为新闻性画刊,是研究风俗民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吴友如逝世后,上海璧园会社以巨资自吴友如哲嗣处购得画作1200幅,编成《吴友如画宝》传世。

    作品集

    由吴友如任主笔的《点石斋画报》,由英国人美查开办的点石斋书局印行,创刊于光绪十年五月,每月出3册,每册8页,封面用彩色纸,图画为连史纸石印,随《申报》附送,每12册为1辑。其他作者有张志瀛、田子琳、金蟾香、何明甫、符艮心、周暮桥、金耐青、戴子谦、马子明、顾月洲、贾醒卿、吴子美、李焕尧、沈梅波、王剑、管劬安、何元俊、金庸伯等。

    内容大致可分为6类;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军民的反抗;②清末统治者的腐败;③民间疾苦;④上海市民生活百态;⑤民间传说故事;⑥世界大事、域外风情。全部作品约4000余幅。继之而起的还有《飞影阁画报》、《飞影阁画册》、《新世界画册》等多种。

    评价

    《申报》评论吴友如,“所创石印画图,其用笔惨淡,经营布置缜密,洵称独步一时,故能风行中外。”被徐悲鸿誉为世界古今大插图者和中国美术史上伟人之一。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