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 设色 27.8×215.5cm
题识:天池林海。一九六一年六月下浣,傅抱石写于长春。
钤印:抱石私印(白文)、一九六一(朱文)
长白山,一望无际的林海,峰顶终年积雪,比较平坦,天池呈椭圆形,形如莲叶初露水面,相对难以入画。如何表现这种特别的景观,是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傅抱石在《东北写生杂忆》中写道:
“长白山是不以峰峦取胜的。雄浑阔大,山顶积雪,的确气象非凡。主山以外,尽是一望无际的林海。孤立地来突出它,我觉得应该考虑。因为山的起伏不大,曲折不多,加上寸草不生,除了白的积雪,无非是黝黑的石块,恐怕画起来画面易流于干枯,流于琐碎。天池原是个火山口,若处理不当,则又画成一个‘破脸盆’。”
在经过几番尝试之后,傅抱石决定利用长卷的形式构画《天池林海》,成为东北写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俯瞰视角展现白山林海苍茫逶迤的壮阔景象,天池偏左较高,满山积雪,作为主峰,顺势经气象站向右下庆,作次峰一二,以资拱卫,遂渐渐接近右侧,缓慢露出森林的顶部,将到靠边处,紧紧地和整个山峰背后的林海相接。这样,林海既环抱长白山,而长白山又突出天池。
这种构图如非亲临峰顶所见所感,恐闭门难构。所谓林“海”,即丛林植被下见裸露的石岩。画家在构织“林海”的意境时,一方面将连绵的远山处理成似波涛般略有起伏的“海平面”,渲染出“海”天一色的雄伟;另一方面又虚化了近景山体的“抱石皴”而强化了“破笔点”,从而描绘出林海植被的山峦特征。再细审近景杂树间豆粒大小的行人,更对比出白山林海的苍寥阔远,的确气象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