栢酒迎春图
栢酒迎春图 简介
蒋莲 简介
蒋莲 约生于清代乾隆六十年(1796年),享年约40余岁。字君先、君光、香湖,别署芗湖居士。广东香山(今中山)小榄人。据说生平仰慕画家陈老莲,故名为莲。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草虫。著作有《剑光楼诗钞》、《乐志堂文集》、《常惺惺斋书画题跋》、《乐志堂诗集》等。
约生于清代乾隆六十年(1796年),享年约40余岁。字君先、君光、香湖,别署芗湖居士。广东香山(今中山)小榄人。据说生平仰慕画家陈老莲,故名为莲。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草虫。著作有《剑光楼诗钞》、《乐志堂文集》、《常惺惺斋书画题跋》、《乐志堂诗集》等。道光年间在广州设浴桐小馆从艺。人物画习唐寅(伯虎)、仇英画法,早年心追手摹,力求神似,运笔稳健灵动,比例透视切实准确,后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曾为当时的画家熊景星(1791—1856年)画游具笠、屐、瓢、杖、葫芦、拂子、扇、砚、剑刃九图。景星并题有诗,徐荣(1792—1855年)亦题和之,一时传为韵事。清代中期的著名画家谢兰生(1759—1831年)跋其所画的《唐人宫怨诗》曰:“芗湖居士初写人物,继而无体不习,年富而手敏,以此追踪唐、仇,饶有余力。即此宫怨一幅,悲秋之态尽传阿堵,衣袂熏笼一一精到;我辈老人,固当敛手退避,亦岂时流写生者所能逮乎?”尤其是评道连谢氏本人及同辈见其画作都“敛手退避”“不敢”作画,即已达到非时辈所及的艺术境界了,对其的评价非常高。看来这也是其重视写生,师法自然,“学古而不泥古”的缘故。他所画的《胡上阶图》、《摹李晞古采薇图》也深受好评。
蒋莲实力追古人,笔力稳健。其画仕女图,运笔精细,造型准确、生动,人物神采灿然,且用笔清秀而又细劲有力,敷彩淡雅自然,人物的动态、神情无不生动传神。而他作的《达摩图》(刊于《广东名画家选集》)则是以木石的斧劈皴法、笔墨的豪纵、淋漓,衬托出人物的宁静端坐,鲜红的衣袍与水墨、浅绛的木石也是鲜明、强烈的对比,是极为成功的人物画佳作。人物之外,蒋莲也能画山水,且别具情趣。如他的绢本设色《停琴听阮图轴》,以山水占画幅之大半,用笔细致,清丽幽雅,亦为佳作。广州美术馆、广州市文物总店藏有其多幅作品。中山市博物馆曾藏有其《麻姑献寿图》(中堂)、《高仕图》(条幅)。中山一女收藏家黄某曾藏过其精致的洒银人物扇面,可惜在迁居中遗失。笔者在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上曾见过其四屏绢本《仕女图》,非常精美,且完整无缺,十分难得。
他不仅善画神仙、高仕、仕女等人物画,传说他亦善画“春画”。“春画”即描写男女裸体合欢场面的画,用于女子出嫁时,女方家长放在嫁妆衣栊上的画图,亦是封建社会性教育的形式之一。又说书画收藏家的书画箱内,如放有春画,书画盗贼见之而逃,藏家以此作“符咒”保护藏品。这也可推断,当时他因出于需要,已进行人体写生,但只在隐蔽中进行,而不同于现在美术学院由众多学生对着模特儿的写生法而已。由于他所画的人物逼真传神,而此类画亦有一定需求,相信人们对于其画“春画”是理解的。传说由于他画春画多而患眼疾,并将近盲,于是其到观音庙许愿祈福:若能治愈眼疾,就亲手画一百个观音像以作还愿。不久,眼疾果然治愈,他也履了愿。看来他也是个佛教徒,至少在这个期间是。现在听来像是滑稽之谈,但其生长在封建社会,有此观念和行为是可理解的。
传说归传说,他的工笔画艺术成就是公认的,至少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全国受到青睐,在中国美术史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这在中国美术史的许多典籍中可查找到有关佐证。这些传说或故事不会对他的艺术成就有何影响,相反对这位出色的艺术大师的生平,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们可惜的是其寿缘有限,英年早逝。这或许是其过分投入艺术,精力耗尽之缘故吧。
广东省博物馆 简介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旧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该址曾是清代广州贡院,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所在地。旧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建筑,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建成。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的4倍。 开馆以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充分体现出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此之外,我馆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2009年,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自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 在保管收藏文物方面,通过征集、收购、划拨等多种渠道,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16年12月藏品总数已达17.27万余件(套),包括文物和古籍130785件(套),自然标本41960件。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和书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博物馆前列,而广东出土文物与金木雕、端砚的收藏最为丰富,也最具地方特色。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尤其注重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以进一步提高藏品质量、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为圭臬。 跨入新世纪,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项目是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新馆濒临珠江,坐落在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新城市轴线东侧,与西侧的广州歌剧院以及中央林阴大道、滨江绿化带一起构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新馆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合计约6.3万平方米。
新馆建筑主体的设计外观呈方正的玲珑盒形,采用巨型屋面悬吊式钢桁架结构,空间组织概念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新馆建筑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教育与综合服务、业务科研、行政管理、安全保卫、机电设备、地下停车场等八大功能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筑充分考虑智能化要求,设备齐全,设施先进,采用了综合安防、楼宇自动化等安全系统和恒温恒湿空调、智能化照明等文物保护系统。此外,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因素,在建材选料、设备选型等方面,注重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并尽可能利用珠江新城提供的区域公共服务。 新馆的展厅在布局设计上为陈列展览提供了高差5米到22米不等、没有结构柱的大空间,使陈列布展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展览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主要陈列方向,包括历史馆、艺术馆、自然馆三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新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对于营造广州市的文化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使广州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