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吴云
画东坡像轴

首页 艺术名人馆 吴云 画东坡像轴

画东坡像轴

  • 作者
  • 收藏者
    广东省博物馆
  • 分类
    未分类
  • 创作年代

画东坡像轴 简介

1880年农历12月19日是苏东坡诞辰八百五十四周年纪念日,苏州按察使许星台邀请好友十人,在沈秉成的耦园举办寿苏会。吴云绘东坡立像,众人根据沈夫人长律和韵调作诗章,并书于画上。画像中的苏轼,头戴东坡巾,身着深衣,双目清朗,神态淡然,拱手而立。画面上端吴云自题“东坡先生小像”

吴云 简介

  • 吴云
    清代画家、藏书家

    吴云,字少青,一作少甫,号平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号退楼主人。嘉庆十六年(1811)生,光绪九年(1883)去世。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一作安徽歙县人。斋堂号有两罍轩、二百兰亭斋、敦罍斋、金石寿世之居。

    道光诸生,屡试皆困,援例任常熟通判,历知宝山、镇江。咸丰间总理江北大营营务及筹军饷,擢苏州知府。

    收藏鼎彝、碑帖、名画、古印、宋元书籍甚富,精鉴别与考据。偏爱王羲之《兰亭序》,藏拓本达二百数,颜其斋曰「二百兰亭斋」。

    同治时寓居上海,与海上名家周闲等合作,鬻艺为生。

    艺术风格

    吴云的书法师从颜真卿《争座位帖》,方俊古拙颇有个性。晚年亦涉猎篆、隶书体,多取自家所藏碑板临习之。 工刻印,泽古功深,用刀、布局均得古趣。

    生平经历

    同治年间,寓居上海县城内四牌楼,以卖书画治印为生。俞樾《春在堂随笔》载:“同治八年夏四月,范湖居士周闲,退楼主人吴云重刻板桥润例于沪上。此后范湖、退楼书画润笔,皆准板桥所定,即以此贴仿单,不复增减。”光绪四年,任预画《吴平斋合家欢图》。吴昌硕曾访其苏州寓所,观赏吴云珍藏。

    著作

    著《两罍轩彝器图释》12卷、《二百兰亭斋金石记》、《古官印考》6卷、《考印漫存》9卷、《虢季子盘考》、《汉建安弩机考》、《华山碑考》各1卷、《焦山志》16卷等。

    编撰有《二罍轩所藏经籍》一册,录其所收稿本、书画、字帖。今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隆庆间刻本《王文成公全书》有其藏书印。

    辑《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十二册十二卷,婺源戴行之、嘉兴汪岚坡主其事。吴氏自序,何绍基题签,收录印数计一千零五方。

    吴氏于同治三年《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自序云:「余幼嗜金石文字,及长闻见稍广,搜罗益力,三代彝器而外所得秦汉魏晋古印千余纽,辑有《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十二卷,官私并列,未系考醳,欧阳公所谓足吾所好而已。」

    光绪二年《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自序》云:「是年(同治三年)婺源戴行之、嘉兴汪岚坡同寓余斋,二君皆善铁笔,谓官印篆文优绌互见,终不逮私印之工,欲为治印津梁,莫若官私并存,庶足以资师法。余韪其言,即属二君任其事,分次十二卷成《古铜印存》二十部。」

    收藏

    收藏有如宋本《东观余论》、明刻本《王文成公全书》等。王羲之《兰亭序》帖二百种,又名“二百兰亭斋”。

    藏书印有“二罍轩”、“二百兰亭斋鉴藏”、“延陵平斋鉴藏经籍金石书画之章”、“吴云平斋曾读过”、“金石寿世之居”、“吴云字少青号平斋晚号退庐”、“吴云平斋”、“平斋藏书之印”、“归安吴氏二百兰亭斋鉴藏图书”“吴云平斋曾读过”、“延陵平斋鉴藏经籍金石书画之章”、“吴云字少青号平斋晚号退楼”、“金石寿世之居”等。

  • 广东省博物馆 简介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旧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该址曾是清代广州贡院,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所在地。旧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建筑,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建成。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的4倍。 开馆以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充分体现出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此之外,我馆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2009年,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自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 在保管收藏文物方面,通过征集、收购、划拨等多种渠道,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16年12月藏品总数已达17.27万余件(套),包括文物和古籍130785件(套),自然标本41960件。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和书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博物馆前列,而广东出土文物与金木雕、端砚的收藏最为丰富,也最具地方特色。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尤其注重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以进一步提高藏品质量、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为圭臬。 跨入新世纪,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项目是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新馆濒临珠江,坐落在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新城市轴线东侧,与西侧的广州歌剧院以及中央林阴大道、滨江绿化带一起构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新馆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合计约6.3万平方米。

    新馆建筑主体的设计外观呈方正的玲珑盒形,采用巨型屋面悬吊式钢桁架结构,空间组织概念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新馆建筑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教育与综合服务、业务科研、行政管理、安全保卫、机电设备、地下停车场等八大功能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筑充分考虑智能化要求,设备齐全,设施先进,采用了综合安防、楼宇自动化等安全系统和恒温恒湿空调、智能化照明等文物保护系统。此外,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因素,在建材选料、设备选型等方面,注重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并尽可能利用珠江新城提供的区域公共服务。 新馆的展厅在布局设计上为陈列展览提供了高差5米到22米不等、没有结构柱的大空间,使陈列布展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展览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主要陈列方向,包括历史馆、艺术馆、自然馆三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新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对于营造广州市的文化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使广州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