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钮树玉
香东冶春八言联

首页 艺术名人馆 钮树玉 香东冶春八言联

香东冶春八言联

香东冶春八言联 简介

释文:香东墨西花南砚北,冶春消夏延秋款冬。 钮树玉(1760-1827),自号匪石山人,人称“非石先生”江苏吴县人。家贫,六岁而孤,贾齐鲁间,不事科举之业,而笃志好学,日以聚书为事。精研文字学,清代“说文”学者。

钮树玉 简介

  • 钮树玉
    清代学者

    钮树玉(1760-1827),自号匪石山人,人称“非石先生”江苏吴县人。家贫,六岁而孤,贾齐鲁间,不事科举之业,而笃志好学,日以聚书为事。精研文字学,清代“说文”学者。

    钮树玉生平

    本本元元,独有心得,与许慎结异代同心之契。谓“《说文》一书,悬诸日月而不刊者也!”其祖父名本立,父亲怀宏,皆潜德不仕。嗣父怀棠,候选奎文阁典籍。其家境本饶裕,至树玉已渐贫。幼年就读乡塾,聪明异于常儿。后因迫于生计,弃学从商,往来于齐鲁间,稍有赢利,即喜购书。苦读常至半夜,夏夜有蚊,置灯于帐内读书,久之帐被熏黑,终于读通“六书”。晚年与龚自珍熟,龚自珍父亲龚丽正居上海,请他入苏淞太兵备道署幕中,遂与龚自珍相识。他在《洞庭游记》中写了龚自珍初游洞庭、太湖之事,并住纽树玉家“守朴居”中。又与黄丕烈、顾广圻、周锡瓒、袁廷梼、瞿中溶等知名藏书家有交往和借读、商讨古籍之事。既著《说文解字校录》十五卷,复为《考异》三十卷。一字一句,莫不旁征博引,备加辨晰。时段注初行,多以己说强傅古义,则撰《段氏说文注订》八卷,以纠其失。又念后人多所新附,致淆本文,则撰《说文新附考》六卷,《续考》一卷。

    清代中期,“训诂”之学极盛。嘉定钱行汀(大昕)在苏州紫阳书院主持讲学,以汉学后进。钮树玉当时也以“说文”著称于时。他从齐鲁返吴后,常至紫阳书院以师事钱,向之请教,学业为之大进。同钱商榷古今,及辩论金石文学,各有创获。深得钱行汀之器重,不让他以弟子礼相待。其《说文新附考》及《说文考异》两书,即成于此时。

    当时的说文学者,推金坛段氏为最。钮树玉亦重段氏之学,但不盲从。经研读,觉得其也有误讹处,要以符合古义为旨,乃剔著《段氏说文注订》一书,计8卷,只作匡正,而无抨击,为识者同行所称道。钮树玉一心致力于学,使家道益贫。出游于世,落落寡合。惟钱塘陈曼生官溧阳时,相处最久,亦结助甚多。此外,阳湖观察孙渊如、桐城太守张古腴,尤为周旋之雅者。

    树玉之学精于说文,用金石文字,于音律亦颇有造诣,老伶工半字之差,亦能指正。尝于青浦王兰泉侍郎,欲以八音乐器,调和宫商,俾复古乐。善篆隶书,无一笔苟作;复以其法作真楷书,劲秀绝特。诗工五言,亦简远可味。为人忘情利达,举世间一切累心之事,均被摒去,不足以损其读书之乐。粝食粗衣,终其一生,优游俯仰,猝然成一家之学。古所称忍饥诵经,卧道不倦者,树玉即其人也。

    一生著述甚丰,有《群经古义》1卷、《说文考异》15卷、《说文新附考》6卷、《续考》1卷、《段氏说文注订》8卷、《匪石居吟稿》6卷、《匪石日记》1卷、《匪石杂文》1卷、《校定皇象碑本急就章》1卷、《匪石山人诗》、《金源金石目》、《匪石先生文集》2卷、《说文解字校录》15卷等。

    清道光八年(1827),钮树玉在山病逝,享年68岁。

    钮树玉题跋选录

    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班马字类》五卷本(书号3379):

    此本当从宋刊录下,故“敦”、“殷”、“昚”并缺末笔。字虽潦草而点画可寻,且有书卷气,与抄胥不同。非石。(书末)

    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急就篇注》一卷本(书号7956)

    《书赵文敏正书〈急就篇〉後》:

    嘉庆辛未六月,余游广陵,汪君孟慈出其家藏赵文敏正书《急就篇》墨迹见示,末有王觉斯跋,云此册出自内府,余为审定其文,实从《皇象碑》本者,以王伯厚所称碑本第七章全缺,又称碑本“屏厕”句在“墼累”句上,“变化”句在“奸邪”句上,而此本悉与之合也。亟假细录一通,并列其异同於後,盖碑本与颜合者,王氏但著颜,不更出碑本,其与颜本异而王氏未著八十馀字。有王称碑本与赵书不合者十馀字,恐传刻有讹也。然赵所见碑本已有残缺,其缺而空者九字,失空者七字,凡缺一十六字,而王注不云碑缺,盖其略也。今王本绝无善本以之相校,足正其讹舛,则此册之足宝贵,不仅书法精妙也。古升斗字形相近,赵本作“蠡斗叁升”,“蠡”与“丽”声相近,则“蠡斗叁升”犹“两斗三升”耳,而颜本“斗”亦作“升”。又祠祀社保菆猎奉,盖因疾病而祷祀,社保则社者,乡,社也,保亦其类。而颜本“保”作“稷”,训为“先农”,似亦失考。略举二条,以见古书之精。叶石林临本《急就篇》,今存者一千三百九十九字。明初宋温仲补六百一十六字,合之凡二千一十五字。正统间吉水杨君政刻於石,今在华亭,其文与赵本多合,盖同出与皇本,足以参考。钮树玉。

    钮树玉诗文选

    《龚君率人出示诗文走笔以赠》

    翠蜊游青霄,醢鸡舞盆盎。赋形既悬绝,高下焉能仿?大雅久不作,斯文日惝恍。蛙声与蝉燥,倾耳共嗟赏。浙西挺奇人,独立绝俯仰。万卷罗心胸,下笔空依仗。余生实鄙陋,每获亲椒傥。偏览所抒写,如君竟无两。君今方盛年,负志多慨慷。大器须晚成,良田足培养。阳气已潜萌,万汇滋生长。率尔成赠言,聊以资抚掌。

    ————钮树玉:《匪石山人诗》

    《洞庭游记》

    嘉庆丁丑,余在上海道署度岁,相订龚大自珍同游洞庭。戊寅正月二十五日,余同叶小梧至山。二月一日午后,龚君继至,下榻守朴居。是日同游雨花台、翠峰、古雪居及薇香阁,观紫香悟道泉。三日清晨,……至古雪居。山僧出纸索书,余正书楹联一,隶书门联二。定庵题名于东壁,余亦续记。饭罢,振衣登莫厘峰顶,俯视环湖群野,定庵以为平生游览得未曾有。归途经三茅峰,少憩啜茗,日夕下山畅饮。四日,舟行至金湾丛桂堂午饭,饭毕,上舟至查湾,并约周君嫩渔同往石桥,游壑舟园,登天桧阁,返至嫩渔家晚膳。二鼓登舟,直至长圻停泊。是夕微雨,抱闷而寝。天明云雾未散,锐意渡湖,往石公登眺。寻忽朗霁,久坐归云洞。龚君兴酣,题名于洞右。更游一线天,余直造其巅。还至舟中午饭,饭后放舟至镇,下探林屋洞。洞中有水不能入,即游灵佑观,即唐时神景宫,俗名岳庙也。丁巳年,余随钱宫詹竹汀先生来游,曾宿此。竹汀先生隶书云性轩扁,刻木悬于殿之右室。竹汀先生久归道山,同游者袁君寿,皆亦相继下世,俯仰悲感,屈指相隔已二十有二年矣。定庵作长短句一首,余亦续题四十字,以志今昔云。返棹由鼋山,叶余山麓,进渡水桥,申昏至守朴居,剧谈而别。六日,邀诸君同来余家小园午饭,出烬余石刻,观玩移时,即送龚君登舟回吴门。是年正月多雨雪,一月只晴六七日,自龚君至,至五日,无一日阴晦,岂宿缘欤?七日,坐斋中,爰志一时胜游,所有题咏,录具别纸。

    ————钮树玉:《匪石先生文集》

    钮树玉轶事

    钮字匪石,苏州洞庭人(一说元和人)。早年从商,以贩卖木棉为生,“舟船车骡之间,必载经史以随”。后肄业于苏州紫阳书院,出钱大昕门下,为著名小学家,兼工书法。

    在戏曲方面,钮匪石是叶堂的第一弟子。他曾教授集秀班名旦金德辉唱曲。金当时声名籍甚,深受观众欢迎,但在一次演出中,他忽然放弃自己的风格,改效钮氏唱法,自以为极得神似,可是一曲未终,座客却都跑光了。结果金德辉恼恨得竞将曲谱全部烧掉!

    这个故事也见于龚自珍《书金伶》:“其年秋,大商延客召集秀。……既引吭则触感其往夕所得于钮者试之,忽肖。脱吭而哀,坐客茫然不省,始犹俗者省雅者喜,稍稍引去。俄而德辉如醉、如呓、如倦、如倚、如眩瞀。声细而谲,如天空之晴丝,缠绵惨暗,一字作数十折,愈孤引不自已,忽放吭作云际老鹳叫声,曲遂破而座客散已尽矣。明日,钮视之,而病。钮悔日:技之上者不可习也。吾误子,子聿韬之而习其中。德辉亦悔,徐扶起,烧其谱,故其谱竞不传。”

    这段淋漓尽致的描写,不仅告诉我们钮氏认为唱曲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并且从而窥到清曲的高峰叶堂唱口的面目。钮氏是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对剧曲也有研究,他所以取得金德辉的崇敬,正由于在剧曲上是一位内行。当钮、金两人讨论剧艺时,钮当场表演,“歌某声,当中腰支某尺寸,手容当中某寸,足容当中某寸”,把歌唱与手眼身法步的关系交代得头头是道,金德辉看了这才骇服,“就求其术”。但钮氏瞧不起剧曲,潜心钻研清曲。成就虽大,境界虽高,毕竟仍是书斋案头之曲,完全脱离剧场艺术的实际。上面的故事也生动地指出,清曲家个人特有的唱法,如果一成不变地搬运到剧场上去,由于缺乏群众基础,没有不失败的。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