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画馆
陶瓷馆
热搜榜
搜全站
下载App
退出登录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用户已注册
注册
注册代表同意
《用户协议》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或已过期
登录
新用户登陆即注册账号,登录即代表同意
《用户协议》
账号或密码错误
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徐枋
徐枋山水轴
点击下载高清图
首页
艺术名人馆
徐枋
徐枋山水轴
徐枋山水轴
作者
徐枋
分类
未分类
创作年代
清
徐枋山水轴 简介
徐枋 简介
徐枋
明末清初画家
徐枋(1622年5月3日——1694年11月7日),明末清初画家。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殉节官员徐汧之子。崇祯十五年举人。入清,遵父遗命不仕异族,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自称孤哀子。书擅行草,长于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亦宗倪瓒、黄公望,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食,例不书款,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
生平简介
徐枋,16岁时遵父命,受业于朱集璜。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顺治二年(1645)父徐汧殉明,徐枋欲从之,徐汧曰:“
我死,不可不死也,自靖自献,不死即不忠;尔死,非不可不死也,不死非不孝。我死,君固也;尔死,亲使尔。有子又将为亲死,则子孙递死无噍类有是乎?尔不死,守身继志,所以成孝兼作忠也。”徐枋遵父遗命终身不仕异族,以书画诗赋闻名吴下,隐居邓尉山中,旋移灵岩,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给,筑室名“涧上草堂”。隐居生活极为清苦,二儿一女先后在饥寒交迫中殒命。自己亦“衣食恒不继”、“日食一饭一糜”、“冬夏止服一苎衣”。37岁时大病一场,呕血沉疴八十日、绝食六十日,乃“讬后事于张英甫布衣”,所幸“郑三山先生来视疾,以药起之。”病后又遭“逋赋”案牵累,四处躲藏,居无定所。此时徐枋已“家止四壁、薇蕨不供,朝夕仰屋无所出,势岌岌殆”,幸得布衣张隽仗义相助,为其倾资偿所欠者十馀金,祸乃解。在身陷逆境中,徐枋以佣书鬻画自给,尝“躬效老圃蔬韭外,多艺南瓜,夏秋间往往籍以晨炊。”但不轻受人一丝一粟,虽“藜藿不继,莫能强以一钱之馈。”
江宁巡抚汤斌为了故作风雅,以掩饰其服侍满清的污点,三至其门而均为徐枋拒见,甚到后来汤斌吊唁其母时也不屑出见这些臣服于异族的汉人。汤斌喟然曰:“贤者不可测如是。”徘徊久之而去。
弟子潘耒举鸿博授官归,跪门外三日,始许入见,责之云:“吾不图子之至于斯也!”
徐枋与杨无咎交好,常以名节相砥砺。徐枋长子孟然、三子文止皆师于无咎。徐枋临殁,招无咎至,命五岁孙出拜曰:“此亡儿文止遗腹子也。儿向辱先生教,不幸早卒。今余且死,念非先生无可讬者,愿以此累先生。”其为枋信重如此。卒后,潘耒将其葬于光福香雪海的真如坞(珍珠坞)。墓碑刻篆文“明孝廉俟斋徐公之墓”。江苏巡抚宋荦素慕徐枋之为人,将“涧上草堂”改为祠,捐赀修葺。潘耒作《徐昭法先生祠堂记》。此祠于嘉庆、道光年间数次重修,后毁于火。
著述名录
徐枋一生著述颇丰,尝云:此二十年中所成书,《通鉴纪事类聚
》三百若干卷、《廿一史文汇》若干卷、《读史稗语》二十馀卷、《读书杂钞》六卷、《建元同文录》一卷、《管见》十一篇,计成书亦且几百卷矣。以上著述目前仅有《读史稗语》十一卷以及潘耒编校的《居易堂集》二十留存。清史文载
徐枋,字昭法,长洲人。父汧,明少詹事,殉国难,事具明史。枋,崇祯壬午
举人。汧殉国时,枋欲从死,汧曰;“吾不可以不死,若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自是遁迹山中,布衣草履,终身不入城市。及游灵岩山,爱其旷远,卜涧上居之,老焉。枋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枋书法孙过庭,画宗巨然,间法倪、黄,自署秦馀山人。尝寄灵芝一帧于王士祯,士祯与金孝章画梅、王玠草书作斋中三咏以记之。然性峻介,键户勿与人接。睢州汤斌巡抚江南,屏驺从,往访之,枋避不见。斌登其堂,坚坐移晷,为诵白驹之诗,周览太息而去。川湖总督蔡毓荣自荆州致书求其画,枋答书而返币,竟不为作。曰:“明府是殷荆州,吾薄顾长康不为耳。”所往来惟沈寿民与莱阳姜垓、同里杨无咎、门人吴江潘耒及南岳僧洪储而已。家贫绝粮,耐饥寒,不受人一丝一粟。洪储时其急而周之,
枋曰:“此世外清净食也。”无不受。豢一驴,通人意。日用间有所需,则以所作书画卷置簏於驴背,驱之。驴独行,及城闉而止,不阑入一步。见者争趣之,曰:“高士驴至矣!”亟取卷,以日用所需物,如其指,备而纳诸簏,驴即负以返,以为常。卒,年七十三。时商丘宋荦抚吴,枋预戒曰;“宋中丞甚知我,若我死,勿受其赙也。”荦果使人赠棺槥赀如枋命,终不受。卒,以贫不能葬。一日,有高士从武林来吊,请任窀穹,其人亦贫,而特工篆、隶,乃赁居郡中。鬻字以庀葬具,纸得百钱。积二年,乃克葬枋于青芝山下,而以羡归其家。语之曰:“吾欲称贷富家,惧先生吐之,故劳吾腕,知先生所心许也。”葬毕即去,不言名氏。或有识之者,曰:“此山阴戴易也!”
人物年谱
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一岁
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吴趋里第。罗振玉《徐俟斋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
天启五年乙丑(1625)三岁
魏大中被逮过苏州,徐汧贷金资其行。周顺昌被逮,缇骑横索钱,徐汧与同里杨廷枢敛财经理之。当是时,汧与廷枢名闻天下。《明史"列传第一五五》。
崇祯三年庚午(1630)九岁
从虞山赵端吾受《论语》、《孝经》。《杨隐君曰补六十寿序》,《居易堂集》卷六。
崇祯四年辛未(1631)十岁
约在是年前后,从叶襄就读。徐枋《五君子哀诗》:“忆昔执经初,枋年未束发”,姑系于此。
崇祯六年癸酉(1633)十二岁
是年始学文。徐汧开文社于家,枋之社作为张溥、张采、周镳等文坛巨子所赏,一时传诵父执。陈子龙至折辈行与订忘年交。《年谱》。
崇祯八年丁亥(1635)十四岁
入学为弟子员。徐汧携见兵部尚书申用懋,申以此子为非常人也。《怀旧篇》注,《居易堂集》卷十七。
崇祯九年丙子(1636)十五岁
从郑敷教游。徐枋《赠业师郑士敬先生序》:“小子枋年十五,即执经从吾郑先生游,时崇祯之丙子岁也。”《居易堂集》卷六。
泛滥于诸子百家,自汉至宋说家者流,无不熟览。《答惠生而行书》,《居易堂集》卷一。
崇祯十年丁丑(1637)十六岁
从昆山朱集璜受业,长达五年。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十七岁
朱集璜携长子用纯来,与徐枋同塾,少于枋五岁。《朱师母六十寿序》,《居易堂集》卷六。
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十八岁
朱集璜授经于家,枋至昆山就学。《朱师母六十寿序》:“己卯春,先师以事留滞于家,不入郡城,枋遂负笈执经以从授馆师门。”《居易堂集》卷六。
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二十一岁
乡试中举。徐枋《朱先生传》:“余十六岁执经于先生,朝夕侍先生者五年,第六年壬午,余遂幸售去,而是科得隽者。”《居易堂集》卷十二。
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二十三岁
五月,南明政权建立。徐汧为权奸所构陷,将罹不测之祸。处士杨补亟走南京解其狱。徐枋《杨无补传》。《居易堂集》卷十二。
徐汧携枋入万峰,谒剖石上人,命执弟子礼。《万峰剖石老和尚六十寿序》,《居易堂集》卷六。
岁除,徐汧以国变,令家人不得贺岁。自是枋亦嗣守,每度岁,一拜先人木主而已。《病中度岁记》,《居易堂集》卷八。
依姊夫吴祖锡于汾湖。《与吴子佩远书》,《居易堂集》卷三。
顺治二年乙酉(1645)二十四岁
闰六月十二日,徐汧自尽殉国,年四十九,谥文靖。《年谱》引范石夫《朋旧尺牍跋》:“勿斋太史当先帝之变,已义不欲生,避迹虎丘之长荡。一泓秋水,朝夕徘徊。乙酉六月十二日,有剃发之令,默无一言。是晚月明如昼,以酒犒诸从,躬倚船舷,对月独坐,突跃入水中,人不及救。”
枋欲从死,徐汧不许,曰:“吾固不可以不死,若即长为农夫以没世,亦可无憾”,乃号泣殓父遗体,徒跣变姓名,避地吴江之芦墟,濒死数番,流离四月。《答吴宪副源长先生书》,《居易堂集》卷一。
匿身吴江,全发被捕,长立不跪,问之亦不答。主者遂髡而释之。《答吴宪副源长先生书》,《居易堂集》卷一。又见《年谱》引《朋旧尺牍跋》。
是年陈子龙亦避兵芦墟,时相往还。《怀旧篇》注,《居易堂集》卷十七。
七月二日,昆山失守,朱集璜投水死之。《怀旧篇》注,《居易堂集》卷十七。
顺治三年丙戌(1646)二十五岁
建庐于徐汧藁葬墓侧。
黄道周贻书陈子龙,招枋入闽。陈亦邀枋参其军,皆谢不往。《答陈给谏卧子先生书》,《居易堂集》卷一。
顺治四年丁亥(1647)二十六岁
吴祖锡依徐枋于金墅。《与吴子佩远书》,《居易堂集》卷三。
复吴嘉祯书,谢绝其劝入城市、和光混俗之好意。《答吴宪副源长先生书》,《居易堂集》卷一。吴书中有“维斗、卧子、公旦、彦林无辜惨戮,大可畏也”之语,故系于此年。
顺治五年戊子(1648)二十七岁
始与南岳弘储订交,事以师礼。《居易堂集》卷七《灵岩老和尚六十寿序》:“余不敏,而获侍吾师灵岩老和尚者十有七年矣”,文作于康熙三年甲辰(1664)。
顺治八年辛卯(1651)三十岁
春,徐汧墓几遭豪夺,兵部侍郎申绍芳及徐晟力御之,得无恙。徐枋《与徐桢起书》,《居易堂集》卷一。《怀旧篇》注,卷十七。
顺治十年癸巳(1653)三十二岁
八月,吴祖锡北游,相送于灵岩支硎白马涧,赋诗十一章以赠,《与吴子佩远书》,《居易堂集》卷三。《送远诗十一首》,《居易堂集》卷十七。
姜垓卒,作哀辞。垓受知于徐汧,居吴五年,四哭徐汧之墓,时人叹其风谊。《姜吏部如须哀辞》,《居易堂集》卷十九。
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三十四岁
著《廿一史文汇》及《通鉴纪事类聚》成,作文以告家庙。《告家庙文》,《居易堂集》卷十五。
冬,始识布衣张隽,字英甫,号苍眉,后颇得此人之助。《老友苍眉张君哀辞》,《居易堂集》卷十九。
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三十六岁
长子孟然十八岁,将缔婚姻,作《诫子书》七千馀言,反复丁宁。《居易堂集》卷四。
杨无补处士六十,为文以祝。七月朔,处士卒,遗命以所藏画本数十百幅赠徐枋。作《杨无补传》。
自国变后,衣食恒不继。冬至夏,则日食一饭一糜而已。冬夏只服一苎衣。是岁危病,至除夕晡时,尚未得午饭。病中约絮于背,荐薪而寝。医者郑钦谕先生见之,为之流涕,解衣赠之。《再生记》,《居易堂集》卷八。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三十七岁
自丁酉十一月,祁寒无裩,中寒如疟,复为庸医所误,至于呕血。沉疴八十日,绝食者六十日,家族无至者。乃托后事于布衣张隽,张为市药延医,如谋其私。郑钦谕先生来视疾,以药起之。作《再生记》及《病中度岁记》以志其事。《居易堂集》卷八。
徐枋书画作品
病中犹读韩、柳、曾、王、三苏全集及《三国志》、《韩非子》,不遗一字。
是年,有以逋赋陷徐枋者,于是不得宁居矣。《年谱》。
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三十八岁
避居积翠,依穹窿扩南宏大师几阅月。《穹窿扩南宏大师塔铭》。《居易堂集》卷十四。
吴祖锡来同栖止。《与吴子佩远书》,《居易堂集》卷三。
正式成为弘储传承弟子。《退翁年谱》顺治己亥条引退翁伊汉说:“徐昭法槁木形骸十六年,虽戚友罕睹其面,吴中苦节无双。一旦芒鞋诣研山,涕泣稽首,恳余祝法,余亟问故。徐子默然良久曰:‘将弃家学道’。余知其意,遂为铲除,名之本倬,字之伊汉。”转引自陈三弟《徐枋研究》(《清史研究》1997、1)。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三十九岁
二月,避地邓尉青芝山房。《年谱》。
甥吴濩省亲于金陵,作《孤楫(氵庠)江图》,并赋诗并序送之。《居易堂集》卷十七。案:括号内字疑为“溯”之异体字。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四十岁
弟侄官逋之累未解,议分义田与阖族,有《与阖族书》。《居易堂集》卷一。
欲隐遁苕霅间,致书李令皙谋卜居,不果,旋避地天池。《与武部李霜回使君书》,《居易堂集》卷一:“不肖拟觅便风,直造龙津,卜隐苕霅之间,埋名避世,便当与吴门绝。”《年谱》后附朱用纯《致徐俟斋书》第四通:“冬末,古如上人来,瑞五晤之,始云昭法定在天池。”
吴祖锡避难来访,篝灯对语彻夜。《与吴子佩远书》,《居易堂集》卷三。祖锡至是再遭名捕,应与通海案有关。《题孤楫(氵庠)江图》序云:“己庚之岁,审知远公寓迹金陵……时远公寓迹甚奇”,此时正逢郑氏反攻。《居易堂集》卷十七。
约在是年,身陷奏销案中,岌岌可危。布衣张隽苍眉为倾其资,偿所欠者数十馀金。《布衣张苍眉六十寿序》,《居易堂集》卷七。案:陈三弟《徐枋研究》(《清史研究》1997、1)系此事于顺治十二年,恐不确。盖二人虽于十二年相识,但据徐枋叙述,为偿官逋乃在自己大病之后,也即顺治十四、十五年后。以十五年后徐枋不断避居,而奏销案于顺治十八年为最高潮,姑系于此。
康熙元年壬寅(1662)四十一岁
避迹梁溪常泰山之寺。《年谱》。
康熙二年癸卯(1663)四十二岁
夏日,避迹秦余杭山房,依张德仲于东渚,屋只两间半。德仲,徐汧中表,时年正七十,为文寿之。《张征君德仲先生七十寿序》,《居易堂集》卷七。
是年,灵岩弘储欲为徐枋卜筑涧上,枋具书逊谢,并托王廷璧辞于弘储。弘储不可,于是涧上之屋乃成,为屋二十馀间,自是不复移徙矣。《年谱》。又见《与王双白》、《致老和尚》,《居易堂集》卷四。
吴江潘耒以诗来请益,遂从游于门。《与潘生次耕书》,《居易堂集》卷一。
康熙三年甲辰(1664)四十三岁
黄宗羲至灵岩,弘储馆之天山堂。徐枋与黄宗炎、高斗魁、王廷璧、邹文江、文秉、周茂藻等集会,与宗羲论文甚惬,宗羲赋诗以赠。
案:关于此次集会,徐枋《居易堂集》未见记载,但黄宗羲分别有《轮庵禅师语录序》以及《赠以灵上座》、《集灵岩寺》、《与徐昭法》三诗作了介绍。《集灵岩寺》云:“艳说古吴名胜地,松风五月隔兵尘。应怜此日军持下,同是前朝党锢人。霜雪蒙头羞佛火,兴亡昨梦到虮臣。狂言世路难收拾,不道吾师狂绝伦”。见陈三弟《徐枋研究》(《清史研究》1997、1)。
须发半白,齿牙摇落,而筋骨关窍之间,自知有深入之病。《与葛瑞五书》,《居易堂集》卷二。
康熙四年乙巳(1665)四十四岁
朱用纯与枋以性命之学相质论。见朱用纯《毋欺录》。
康熙六年丁未(1667)四十六岁
子文止生,字之曰观成。《年谱》。
暮春,嘉兴巢鸣盛来访,洄沿二百里,越嘉禾、松陵、吴郡,凡两宿而后到吾草堂,远道护持而来者,嘉兴黄子锡复仲,而草堂中同集者为江右曾灿青藜、山东姜宇节奉世也,一时传为盛事。鸣盛国变后不入城市,世所谓海内三遗民者,徐枋、巢鸣盛及宣城沈寿民也。《<致巢端明孝廉书>书后》,《居易堂集》卷三。
康熙八年己酉(1669)四十八岁
秋,致巢鸣盛书问讯,巢作书答之。《致巢端明孝廉书》,《居易堂集》卷三。
冬,归庄来访,待雪灵岩。《答玄恭》小注:“己酉冬,天气甚暖,玄恭忽来,云待雪灵岩,且出扇索画雪景。因赠绝句:‘为望同云住半途,连朝晴旭丽高衢。知君素有回天志,急扫吴山飞雪图’”。《居易堂集》卷四。
康熙十年辛亥(1671)五十岁
秋,病血痢两月,九月杪始得强起。虽得再生,颓然衰瘁,耳聋眼暗,四体不仁。吴祖锡过访。《与吴子佩远书》、《与冯生书》,《居易堂集》卷三。
宁都魏禧来访,并出所作致周筼书示徐枋,乞周筼向曹溶为李确谋继粟事。枋曰:“秋岳(曹溶字)今之贵人,李先生必不食其食,己不能济,听其饿死可也。”已而,李果不食而饿死。《魏叔子文集》卷六《致周青士书》,并见徐鼒《小腆纪传"列传第五十一》。案:李确卒于康熙十一年,姑系于此年。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五十一岁
川湖总督蔡毓荣慕枋之高节,不敢以金馈赠,托冯羽赠药,价值千金。枋以书谢冯生而却之。《与冯生书》,《居易堂集》卷四。并见《徐枋墓志铭》,叶燮《己畦文集》卷十六。孙静庵《明遗民录》卷四十三。
一女年止三岁,冬无絮衣,患成寒疾,至此十年不愈。一儿年十二,便能书画,见者以为神童,而饥不得食,病不得药,遂殒其命。《与冯生书》,《居易堂集》卷四。
弘储圆寂,年六十八,作《退翁老人南岳和尚哀辞》,称其“能以忠孝作佛事也”。《居易堂集》卷十九。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五十二岁
一病几殆。
六月,姜埰卒,作谥议。《故给谏东莱姜公埰私谥贞毅先生议》,《居易堂集》卷九。
八月,吴祖锡将自吴门游中州,更由秦入楚,过山中作别,赋送远诗赠之。《送远诗三十韵并序》:“癸丑岁秋八月,吴子自吴门游中州,再由秦入楚”,《居易堂集》卷十七。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五十三岁
春日大病,八阅月,至年底益剧,支离委顿,竟同废人。《与姜奉世书》,《居易堂集》卷三。
自居涧上,不出户者十余年矣。是年重九,冯羽载酒邀其登高,欣然命驾,作《甲寅重九登高记》。《居易堂集》卷八。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五十四岁
为沈寿民作《沈征君传》,凡二千六百余言。《与姜奉世书》,《居易堂集》卷三。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五十五岁
秋,作《病中放歌》长句。《居易堂集》卷十七。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五十八岁
吴祖锡卒,作《吴子墓志铭》。《居易堂集》卷十四。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五十九岁
原配张氏卒,自是怀抱益孤矣。《告张硕人文》,《居易堂集》卷十五。
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六十岁
朱用纯为文,为枋六十寿。《年谱》附。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六十一岁
病目,作《目疾后五戒》。《居易堂集》卷二十。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六十三岁
作朱集璜传。《居易堂集》卷十二。
赋《怀旧篇长句一千四百字》。《居易堂集》卷十七。
秋七月,自订文集序例,门生潘耒编次为《俟斋文集》。《凡例十一则》自署“七月初六日”。自序云“崩天之敌,稽天之波,弥天之网,靡所不加,靡所不遘,而再益之以饥寒之凛栗,风雨之飘摇,世事之诖误,骨肉之崎岖,靡所不更,靡所不极”。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六十四岁
汤斌任江苏巡抚,屏徒从,微服访徐枋者再,枋预走避,留老仆宿门外,叩门不启。汤喟然曰:“贤者不可测如是耶?”徘徊久之乃去,时人两贤(所谓“两贤”之说,不过是写作该文的人一种和稀泥的态度而已,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汤斌投靠异族如能称贤,那徐枋拒不见汤斌就是不贤,反之就是汤斌不贤徐枋不屑见他。正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和施舍五斗米的人不可能“两贤”一样。)之。《徐枋墓志铭》,叶燮《己畦文集》卷十六。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六十九岁
四月,文止卒,年二十四。至此枋之四子全卒,诚可谓极人生未有之厄也。《与杨震百书》,《居易堂集》卷三。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七十岁
潘耒为文以祝。《年谱》附。
康熙三十三年(1694)七十三岁
九月,病亟,招其友杨无咎震百至,托其孤孙。言已,越五日而卒。贫无以殓,宋荦方抚吴,致厚赙,寡媳孤孙以遗命辞。
谋葬于祖茔,族人阻之,乃谋鬻涧上之居,门生潘耒持不可,愿身任葬事。老友戴易任觅墓地,戴易年七十余,贫不能自存,闭门不交一人,而独与枋善。至是弃绝人事,徒步跋涉深山穷谷无不至,祁寒暑雨不之恤,黧面茧足不之顾,久乃得地于邓尉西之真如坞,与其父徐汧墓地迩,从枋之志也。顾地价三十金无所措,潘耒乃以十金成券,其他募于人,无应者。戴易乃慨然卖字以资之。戴工八分书,求者虽出多金不可得,至是榜于门,幅受银一钱,资稍集。又并旁地买之,所费凡四十余金,皆出其十指间也。既葬,潘耒与戴易又为之培土植松柏,伐石立表。
越二年,一寡媳一孤孙饔飱不继,族人某乃私鬻涧上之居于人,潘耒闻而愤甚,致书买者谋废约,不可,则集乡绅文士请于巡抚宋荦,欲改宅为祠,宋许之。潘耒乃买田归孤寡,而易宅为祠,即后来涧上祠堂也。《年谱》。
诸家书画合璧册-徐枋山水页
徐枋三大名山十二图册
徐枋三大名山十二图册
徐枋三大名山十二图册
相关作品推荐
子母鸡图
高清
王凝
仿柯九思墨竹
高清
吴湖帆
潇湘风竹图
高清
李方膺
野花草虫图
高清
丘余庆
童子礼佛图
高清
佚名
秋树清泉图
高清
朱朗
DP143353
高清
浮世绘
豳风图
高清
谢时臣
艺术名人馆
时代:
当代
近现代
清
明
元
宋
辽、金
隋唐五代
南北朝
魏晋
汉
秦
排序:
热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苏轼
马远
赵佶
范宽
李公麟
黄庭坚
米芾
张择端
李唐
郭熙
夏圭
梁楷
刘松年
李嵩
马麟
佚名(宋)
李成
赵伯驹
林椿
李迪
法常(牧溪)
崔白
赵伯骕
赵构
陈居中
欧阳修
苏汉臣
赵孟坚
马和之
陈容
全部>>
书法
油画
国画
三希堂法帖
快雪时晴帖
中秋帖
伯远帖
兰亭序
仲尼梦奠帖
祭侄文稿
自叙帖
黄州寒食帖
蜀素帖
草书千字文
前后赤壁赋
草书诗帖
张迁碑
曹全碑
石门颂
冠军帖
荐季直表
急就章
出师颂
平复帖
兰亭序
黄庭经
姨母帖
鸭头丸帖
新月帖
爨龙颜碑
真草千字文
九成宫醴泉铭
孔子庙堂碑
桌球
蒙娜丽莎
拿破仑穿过阿尔卑斯山
不相称的婚姻
大宫女
盲女
雅典学院
珍珠女郎
肯特海难
希什金肖像
后宫露台
画家与女儿像
穿蓝装的小孩
自由引导人民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吹肥皂泡的少年
戴安娜的休息
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土耳其浴室
马拉之死
拾穗者
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
红磨坊的舞会
拍卖奴隶
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
日出·印象
三王来拜
垛草
包厢
晚钟
清明上河图
富春山居图
千里江山图
韩熙载夜宴图
洛神赋图
五牛图
捣练图
簪花仕女图
步辇图
唐人宫乐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挥扇仕女图
汉宫春晓图
山雨欲来图
溪山行旅图
桃花源图
潇湘图
富春山图
雪景寒林图
溪山清远图
山水清音图
蓬莱仙境图
窠石平远图
游春图
江帆楼阁图
明皇幸蜀图
雪景山水图
关山行旅图
山溪待渡图
秋山晚翠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激活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激活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
了解同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