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钱松喦
常熟田

常熟田

常熟田 简介

中国画

钱松喦 简介

  • 钱松喦
    近现代画家 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钱松喦(1899~1985),1899年 9月11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杨巷镇湖墅村,1985年9月4日卒于江苏省南京市。又名松岩、松喦,40年代曾用名喦庐主人。是当代中国美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品被认为是重要的江南文化符号。 曾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艺术顾问、江苏美协名誉主席,1977年任江苏国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1983年,他在85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他多年的宿愿。

    人物经历

    钱松喦8岁随父学习诗、文、书、画,15岁开始写生。

    1918年考入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胡汀鹭影响,钻研石涛、石溪、唐寅、沈周画艺,并接触西画技法。钱松喦便随师学画,技艺日益提高。他一面博览历代名画,广交书画朋友;一面刻意临摹名画。曾对一幅石溪真迹临摹 3年,又临摹唐寅、石涛等笔法,兼收宋、元、明、清各家之长,奠定了他的传统绘画基础。后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学生时代已负盛名,曾创作《贯华阁图》,得到了名画家吴观岱的赏识。建国后,钱松喦工作积极,刻苦钻研中国画艺术。

    1923年毕业,先后在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小学及无锡师范学校、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1929年创作《寿者相》《山水》等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 1次全国美术展览。

    1950年,他当选为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

    1954年被选为无锡市人大代表和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5年任无锡美术协会主席,开始探索中国画传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1957年 6月被聘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后任院长,同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第4、5、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钱松喦重视深入生活,反映时代,不辞年高体弱,先后10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1960年与傅抱石等游豫、陕、川、鄂、湘、粤 6省,后又去皖、鲁、粤、赣等省。在饱览大自然之美的同时,体察新旧社会的变迁。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1972年开始为中国驻联合国大厦办事处作大幅国画《长城》。

    1973年创作《春满石城》和《泰山顶上一青松》。

    1974年为广州交易会工艺厅画一大幅山水画。

    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乘兴作画《南京新貌》,并题诗 2首。在庆祝建国30周年期间,曾举行大型个人画展。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十指负伤,握笔困难,因之偶作指画,别具神韵。钱松喦曾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艺术顾问、江苏美协名誉主席。

    1977年任江苏国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

    1983年,他在85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他多年的宿愿。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在1984年重病手术后,仍坚持创作,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他生前给中共江苏省委写信,把他的百余幅艺术珍品赠给无锡市人民,在他无锡市桥巷的旧居内建立“钱松喦藏画室”。

    人物影响

    钱松喦为中国画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政府为其出版个人画集(辑)17集(辑),理论著作1集,拍摄专题纪录片3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收藏或在显著位置陈列其作品。华国锋、胡耀邦、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将其作品以国礼馈赠给法国总统、日本首相及著名的外国要人收藏。钱松喦的作品,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堪称“承前启后,一代宗师"。

    人物评价

    钱松嵒先生传统绘画功力深厚,早年受唐寅、石溪、石涛影响颇深,既有文人画家的清雅温润,也不乏职业画家的扎实造型,在江南特有的人文精神熏染下形成了凝定浑穆的画风。早年钱先生虽在古贤范本中得秀逸之气,但画风尚未摆脱古人样貌,直到新中国建立,其艺术才真正发生质变走上巅峰。随着新的历史时期揭开序幕,钱松嵒先生发现了传统文人画主观意象的局限性,转变了画家脱离大众自视高雅的身份意识,重新认识到生活与人文之于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意义,开始思考如何将时代精神灌注于笔墨意境之中,以传统毫端追踪时代大势,表现时代变迁,将曾经空洞贫乏且远离生活的山水拉回现实,实现了艺术的经世致用。

    创作特点

    作品风格成熟时期的笔墨亦极有特色。强调骨法用笔,以金错刀的“颤笔”写出沉涩雄浑、遒劲古拙的线条,行而不滑,留而不滞。在墨法方面,注重破墨、焦墨、积墨诸法并用,层层深厚,混沌而分明,苍润华滋,墨彩粲然。

    主要作品

    作品

    深山水电能源多

    红岩

    常熟田

    江南水乡

    连云港

    钢城秋城

    扬子江上

    雨花台

    红装素裹

    渔满千舟

  • 中国美术馆 简介

    中国美术馆(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始建于1958年,1963年由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


    据2020年7月美术馆官网显示,中国美术馆主楼1至6层楼共有21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6660平方米;另有有3000平方米的展示雕塑园和4100平方米的现代化藏品库。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1万余件,覆盖古代到当代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作品,兼有外国艺术作品和丰富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2010年,中国美术馆被原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 [2] ;2018年,中国美术馆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馆长吴为山。


    历史沿革

    1958年,中国美术馆开工建设。


    1963年,中国美术馆正式开放,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


    1995年,中国美术馆启用4100平方米的现代化藏品库。


    2011年3月2日,中国美术馆开始对社会免费开放。


    建筑布局

    布局综述

    中国美术馆主楼1至6层楼共有21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6660平方米;另有有3000平方米的展示雕塑园和4100平方米的现代化藏品库。中国美术馆主楼一层为1至11号展厅、二层为12号展厅、三层为13至17号展厅、四层为18号展厅、五层为19至21号展厅、六层为藏宝阁。


    中国美术馆设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和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两个展览。


    建筑特色

    中国美术馆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建筑,其为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大楼四周有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


    展出内容

    藏品综述

    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1万余件,从古代到当代,各时期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作品,构成中国美术发展序列,兼有外国艺术作品,同时也包括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藏品中有苏轼、唐寅、徐渭、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董希文、吴冠中、朱德群等中国艺术大家的作品,于右任、高二适、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家的作品,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曾竹韶、萧传玖、张充仁、王朝闻、潘鹤、刘焕章、文楼、朱铭等雕塑家的作品,也包括毕加索、达利、珂勒惠支、安塞尔·亚当斯等在内的外国艺术家作品 。


    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

    中国美术馆已举办有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之“解读艺术大展”系列、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之“二十世纪艺术家”系列、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之“少儿美育”系列和中国美术馆“大师讲大美”系列学术讲座等约200次讲座与对话活动。


    学术研究

    中国美术馆已主办期刊《中国美术馆》,出版年鉴《中国美术馆》、10篇论文集、78篇展览作品集、61篇馆藏作品集。


    所获荣誉

    2010年,中国美术馆被原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


    2018年,中国美术馆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全国美术馆界第一家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


    2020年11月20日,中国美术馆入选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6月19日,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2年3月,中国美术馆“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入选2020—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公示名单。


    2022年4月,中国美术馆展览部荣获2019-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


    作用价值

    中国美术馆集展览、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国际交流、艺术品修复、文创产业于一体,是中国美术最高殿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