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72×104cm
自上世纪初期,以海粟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不断突破,走出“现代”情境中身份确认的困境,促发美学观念的转变及艺术形态的嬗变。上海的苏州河畔,是中国新兴艺术发源地,是以刘海粟为核心的现代艺术教育的起点,是刘海粟梦开始的地方;“斗鸡”则代表了海粟创新精神和毁誉不计之胆识,是画家反复创作的题材。前者以国族艺术之命运为题,后者为人生命运的主调,我们既可以从笔法画技观摩海粟大师的艺术成就,又足以怀念其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既是创作之留范,又为教育之留碑。
建筑、人,看似纷杂的景色,被整体构筑成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心象风景,通过一种鸟瞰的视角拉大了视阈。从民国闯荡都市的漫游者,到共和国的一分子,艺术家的目光也由个人的天地转向广阔的社会,其中填充着生活的密度感,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张力。这是艺术家调和画面与生活状况的张力,确立艺术信仰与社会历史流变之间的张力,也是艺术语言达到成熟与独立之时的一种特有的内在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