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丁耀亢
梦游石梁

梦游石梁

梦游石梁 简介

顺治戊戌(十五年,1658)

丁耀亢 简介

  • 丁耀亢
    明代诗人、文学家、剧作家、小说大师

    丁耀亢(1599~1669年),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木鸡道人,山东诸城人。明末清初小说家,湖广勋襄兵备按察副使丁惟宁的儿子。
    明万历年间,候补国子学生。多次参加乡试,皆中副榜。二十岁,成为诸生,巡行江南,游学于董其昌门下。顺治四年,进入京师,充任镶白旗教习,得到公卿赏识,声名大噪。朝廷历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念及母亲年老,没有赴任。
    康熙八年(1669年)腊月,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一岁,著有《续金瓶梅》《天史》《增删补易》等。
    人物生平
    丁耀亢出身于一官僚家庭,祖父纯,父惟宁都中过进士,父官至湖广勋襄兵备按察副使,弟兄六人中也有数人科举获名。
    明万历年间,补博士弟子员,屡应乡试皆不第,仅中副榜。据乾隆《诸城志》“六旬后病目……更著”及《四库总目提要》一卷,起丁未)少时失孤,负奇才,倜傥不羁。弱寇为诸生,走江南,游董其昌之门,与诸名士联文社。既归,郁郁不得志,作《天史》十卷,明末乡国盗起,曾帮助所善王遵坦募兵数千人,解处安丘之围。
    丁耀亢自少年时代聪颖过人,颇有智谋。但他在科场屡试不第,后得进充任教习,郁郁不得志。
    明末清初,国事腐败,弊政多端,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激烈。清入关前后的战火燃及山东,丁耀亢饱尝了战乱之苦。
    顺治四年,进入京师,由顺天籍拔贡,充镶白旗教习。于华严寺筑室,名曰陆舫,日与当时名公卿如王铎、傅掌雷、张坦公、刘正宗、龚鼎孳等赋诗其中,名气大噪。后为容城教谕,迁惠安知县,以母老不赴。
    丁耀亢怀才不遇,倜傥不羁,把这些情感志趣流于笔端,撰写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作品,成为一颇具个性的文化人。
    丁耀亢一生著述宏富,诗文踔厉风发,情感激越,连写景的诗作也露出倾泻愤懑的风格,不难看到对清朝专制政治的愤恨。
    丁耀亢“雄心傲骨气铮”,又勤恳地笔耕不辍,在那个时代难免会招惹祸端,清初文字狱盛行,他难逃厄运。
    丁耀亢晚年因著《续金瓶梅》一书,触犯朝廷,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年过六旬的他被捕入狱,到十二月得赦,此书几尽焚毁,沉重的打击使他双目失明,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冬腊月病逝于家中,享年71岁。
    《续金瓶梅》一出,他便被逮捕,关押120天,经友人营救获释。就在他死后,清廷有多次查禁此书。
    丁耀亢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勇于鞭挞封建统治的黑暗,关注社会生活,同情农民疾苦,在作品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这样一位坚守正直知识分子气节的文人是值得尊敬和怀念的。
    个人作品
    《续金瓶梅》
    丁耀亢著有小说《续金瓶梅》前后集,共六十四回。是他的立名之作,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中叙《金瓶梅》中诸人各复投身人世,以了前世之因果报应。全书以《感应篇》为说,每回都有引子,敍劝善戒淫恶之说。因书中有影射清朝、对清朝不满之内容,故被清统治者列为禁书。该书艺术成就逊于《金瓶梅词话》,且有宣扬因果报应的消极思想,但在疾世抒奋方面,超乎许多作品。该书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影射明清易帜的悲切现实。他运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昏君、佞臣、弊政、恶习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清朝统治者的黑暗政治予以抨击。
    其中,金人南下的行动,与汉人受苦之状颇多,似作者正在描写他自己亲身的经历,很是动人。后来有人改易此书中人名及回目,并删去絮语因果之语,成《隔帘花影》四十八回,又名《三世报》,书尚未完,亦以淫秽被禁。
    戏剧
    有传奇四种,为《西湖扇》二卷,《化人游》一卷,《蚺蛇胆》二卷、《赤松游》三卷,曾于顺治时进呈。《四库全书存目》收存《丁野鹤诗钞》十卷,凡五种,:为《椒邱集》二卷,《陆舫诗钞》五卷,《江干草》一卷,《归山草》一卷,《听山亭草》—卷。《诸诚志》又载《逍遥游》二卷,为诗为文。另著作还有《家政须知》一卷,《出劫纪略》一卷,《增删补易》十五卷,《管见》一卷,《集古》一卷,《问天亭放言》一卷。
    《天史》十卷,系纂历代吉凶诸事而成,被焚于南都,该书抄本现已被发现。
    《天史》类列历代凶吉祥灾之事,抒己生不逢时之慨,后此书被焚,已不传。《出劫纪略》凡十三篇,记丁耀亢亲身经历的一些史实,即清军入及丁投奔南明弘光政权的经过,其中李自成大顺军在胶东的活动,对了解当时社会状况尤其是农民军土地政策等,颇有参考价值。
    《增删卜易》
    《增删卜易》一书,题为“野鹤老人”著,经近代学者考证,此书当为明未清初诸城著名文学大师丁耀亢所著。
    今人张清吉点校整理的《丁耀亢全集》为目前收录丁氏作品最全的合集。《丁耀亢全集》所收十五卷《增删卜易》,题“野鹤老人著,李我平鉴定,李文辉增删”,前有康熙戊申(公元1668年)丁耀亢《自序》、康熙庚午(公元1690年)张文《序》、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李文辉《序》,后有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李穆堂《跋》。该书为丁耀亢所撰占卜之书。
    关于此书的版本,据张文《序》称:“野鹤老人学道数十年,博览群书,依书以断事,广集占验存验,以考书书之,屡验者存之,不验者删之……尽辟诸书之谬,独出一心之悟,发先贤未发之理,启后人易晓之门。惜未成帙问世。觉子得之,不忍秘为枕中藏,加以增删,成书,亟命剞劂,求序于予。”按,觉子,李文辉字。据此可知,李文辉尝有刻书之举。而张清吉《校点后记》则谓《丁耀亢全集》本所据“为青州藏书家李文藻过录的乾隆抄本。”赵新在《〈丁耀亢全集〉评介》一文中称:“《增删卜易》所有书都未著录,其子慎行及为各书作序的人也都未曾提及。张清吉先生访得是青州李文藻过录的乾隆年间抄本。”似乎李文辉欲刻而未成,仅以抄本流传后世。
    然而,《山东文献书目》子部术数类著录“简易秘传(一名增删卜易)一卷”,著者和版本题“(清)丁耀亢(野鹤老人)撰,(清)李文辉增删,清康熙李文辉抄本”,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藏有《增删卜易》六卷本和四卷本,均题“野鹤老人撰”。六卷本,有清成文信刻本、道光戊子(公元1828年)金闾三槐堂刻本、道光庚寅(公元1830年)古越崇文堂刻本;四卷本,有上海广益书局本、光绪庚辰(公元1880年)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可见此书流传颇广。
    《增删卜易》乃野鹤老人一生心血,注重实用性,极少模棱两可的浮泛之语。初学读之可以入门,入门读之可以精通。依之而行,虽不能如其他人般由一卦得出一二十条方方面面天上地下无所不包的断语,然却一针见血,单刀直入,关键问题,百试百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极有帮助。
    著述补考
    丁耀亢是诸城“开一邑风雅之始”的著名历史人物,一生著述宏富。《山东图书馆季刊》1991年第1期曾发表鲁海先生《丁耀亢著述考》一文(以下省称《鲁文》),对丁耀亢著作进行了全面考述。然而随着近年来丁耀亢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丁氏佚作被陆续发现,使关于丁耀亢的相关学术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李增坡先生主编的《丁耀亢全集》的出版,使人得睹丁氏著作之大略,学者称便。今日看来,《鲁文》囿于当时的材料匮乏,难免失之于简略。笔者不揣剪陋,仅就所见材料作一补述,疏漏之处,望方家指正。
    今人整理《丁耀亢全集》,已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3)。
    诗歌
    丁耀亢一生诗作数量很多,据《山东文献书目》、《清史稿·艺文志》、《山东通志·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贩书偶记》及续编、《中国丛书综录》、《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等著录其诗集,种数不一,稿本、抄本、刻本均有所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丁野鹤诗集三种七卷。清顺治刻本(吴残衫箫丐批校题跋),内含《陆舫诗草》五卷、《归山草》一卷、《听山亭草》,藏山东省博物馆。
    2、丁野鹤集十三卷。清顺治至康熙间刻本。内有《逍遥游》三卷、《陆舫诗草》五卷、《椒丘诗》二卷、《丁野鹤先生遗稿》五卷、《家政须知》一卷。
    3、丁野鹤遗稿十二卷。康熙癸丑丁耀亢殁后二年其子丁慎行刊刻。分《陆舫诗草》五卷、《江干草》一卷、《归山诗稿》、《听山亭草》一卷、《椒丘诗》二卷、《逍遥游》二卷,共六种。
    4、丁野鹤诗钞十卷。《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三《艺文四》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谓:“是集凡分五种:《椒丘集》二卷,起甲午终戊戌,官容城教谕时所作;《陆舫诗草》五卷,起戊子终癸巳,皆其入都以后所作;《江干草》一卷,起己亥终庚子;《归山草》一卷,起壬寅终丙午;《听山亭草》一卷,起丁未止己酉。自《陆舫诗草》以前,耀亢所自刻,《江干草》以下,皆其子慎行所续刻也。”
    5、丁野鹤先生诗词稿十种二十卷,或称丁野鹤集十种二十卷。有清顺治间刻本、清康熙间刻本等,其中诗集子目有:《逍遥游》二卷、《陆舫诗草》五卷、《椒邱诗》二卷、《丁野鹤先生遗稿》三卷。
    6、丁野鹤全集。康熙间刻本。含《陆舫诗草》五卷、《椒丘诗》二卷、《江干草》一卷、《归山草》一卷、《听山亭草》一卷、《逍遥游》二卷、《家政须知》一卷、《表忠记》二卷、《赤松游》三卷,《化人游》一卷。其中,前六种为诗集。
    除以上合集外,另有《丁野鹤先生遗稿》三卷、《陆舫纪年诗》五卷补遗一卷、《椒丘诗》二卷、《逍遥游》二卷等,均著录为《丁野鹤先生诗词稿本》。
    以上这六种诗集,鲁海先生在其文章中均作了简要的介绍。
    除以上六种外,近年来又发现了丁氏佚诗《问天亭放言》抄本一种,共收诗83题,103首,为丁耀亢37岁之前所作,可考最早者当为23岁时所作《辛酉孟冬同九弟见复游五垛醉赠友人王子》。
    另据丁耀亢《出劫纪略·航海出劫始末》称:“(甲申)九月,刘太史宪石移家入海,南行过淮上,谒淮镇刘将军泽清。授以赞画,为陈方略,使结东之大姓为藩蓠,不能行。为疏以荐,授监纪司理于王将之军,屯东海以图进取。于是官于岛中。借官为名,终日赋诗饮酒,且以课耕。诗载《漆园集》。”由此可知,丁氏尚有《漆园集》,为崇祯十七年(1644)于淮上所作诗。今不见传本,恐已佚。
    《出劫纪略》
    《鲁文》在《出劫纪略》提要下称其内容包括“《山居志》、《峪园记》、《航海出劫始末》、《乱后忍侮叹》等十三篇。”标注版本,仅称“有清初刻本”。而《丁耀亢全集》所收《出劫纪略》,则包含《山居志》、《峪园记》、《山鬼谈》、《明空上人传》、《航海出劫始末》、《从军录事》、《乱后忍侮叹》、《避风漫游》、《皂帽传经笑》、《陆舫游记》、《孤侄贻谷出劫记》、《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述先德谱序》、《族谱序》,共计十四篇。所据版本,则为丁氏后裔家藏的顺治抄本。另据王绍曾先生主编的《山东文献书目》,此书有清煮石斋刻本(附于《天史》之后),又有国家图书馆藏抄本、山东省图书馆藏抄本等。其中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于十四篇后附有《边大绶虎口余生记》,为其他各本所无。山东省图书馆抄本有王献唐先生跋曰:“二十六年八月,假爰居藏本录副存之。”则是为民国抄本。
    《天史》
    《天史》一书,《鲁文》中称,“本书早佚”,非是。《山东文献书目》史部杂史类事实之属著录“天史十三卷”,有明崇祯刻本(十二卷)、清康熙抄本(题作《天史十案》)、清抄本、清煮石斋刻本、清光绪二年石印本,另有十卷石印本。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均有收藏。此书是丁耀亢取《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一史》等史书中因果报应之事而写成的一部专著,共分十案一百九十五条。书成于明崇祯六年,丁耀亢《出劫纪略》中《山居志》、《山鬼谈》均谈及此书修撰原委,《问天亭放言》有《不答庵独坐〈天史〉告成》诗二首纪其事。
    《续金瓶梅》
    《续金瓶梅》是丁耀亢的一部重要著作,近十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几家出版社竞相出版《续金瓶梅》,以及大量涌现的有关该书的研究文章,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书的价值所在。
    《鲁文》称该书“卷端题‘紫阳道人编,鲁诸邑丁耀亢参解’”,此说不确。按,《续金瓶梅》山东省图书馆藏抄本,题“紫阳道人编,湖上钓史评”。其他各本(包括《丁耀亢全集》和《金瓶梅续书三种》所据之本)编者均署“紫阳道人”,评者或署“湖上钓史”,或作“西湖钓史”。“紫阳道人”是丁耀亢的别号,“湖上钓史”和“西湖钓史”据石玲先生考证,是丁耀亢的好友查继佐。因此可以肯定,《续金瓶梅》一书卷端所题,应该是该书的作者和评者,不可能将“紫阳道人”和“鲁诸邑丁耀亢”并在一起。而所谓“鲁诸邑丁耀亢参解”者,当是针对小说前所冠的御序颁行《太上感应篇》而言。
    《续金瓶梅》十二卷六十四回,最早刊刻于顺治十八年。但原刻于康熙四年即遭焚毁,故存世极少。后以坊刻本、抄本、改写本等形式流传下来。
    对于《续金瓶梅》的创作时间,小说的各种版本和序跋文字中都没有明确的交待,许多学者对此下了很大的功夫进行考证。200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历史档案》第2期上公布了顺治年间丁耀亢受审案的记录资料,为丁耀亢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解开了许多长期困扰着人们的一些谜团。通过这份材料,至少可以澄清这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续金瓶梅》一书撰写于顺治十七年;第二,丁耀亢被祸及《续金瓶梅》遭禁原因,系该书“虽为前金、宋二朝之事,但系为违禁撰写,且于书中又有宁古塔、鱼皮国等言辞”,与“淫书”无涉;第三,此案主审为丁耀亢的好友、时任刑部尚书的龚鼎孳,在其题本中拟议免丁耀亢之罪的凭据是:“康熙四年三月初五日所颁恩赦内一款曰,凡查拿之重犯,若有自首者,可着免罪。”由此可见,丁耀亢得以获释的直接理由,是皇帝颁发的恩赦令,当然,这其中又有龚鼎孳居中运动的功劳。
    戏剧作品
    戏剧作品也是丁耀亢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今按丁耀亢戏剧创作的时间顺序,补述如下:
    1、《化人游》(一名《化人游词曲》)一卷十出
    作于顺治四年丁氏南游之时,是其传世剧作完成最早的一部。作者署“野航居士”。前有龚鼎孳《序》、宋琬《总评》。该剧本事出自《列子·周穆王》。写一个叫做何野航的书生,空怀奇才大志,愤世嫉俗,又雄心未死。现实中知音难觅,心中苦闷,何生便借幻想去找历史上的朋友,如诗人曹植、刘桢、李白、杜甫,剑客昆仑奴,滑稽东方朔,幻术左慈,点金王阳,烹茶陆羽等人,还有绝色佳人、女中才人西施、赵飞燕、张丽华、卢莫愁、薛涛、桃叶、凌波等人。众人共登仙舟,开始了度脱何生的“化人游”。通过这种虚构甚至是荒诞的情节,揭露腐败丑恶的现实,抒发作者的愤世之情。
    2、《赤松游》三卷四十六出
    前有查继佐《序》、丁耀亢托名华表人作《〈赤松游〉本末》、丁耀亢《〈赤松游〉题词》。《〈赤松游〉本末》谓:“计作于明之癸未,成于今之己丑”,即始作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完成于清顺治六年(1649),前后历时六年。
    明崇祯十六年(1643),丁耀亢的好友王汉(字子房,莱州掖人)请灭闯,战中身亡。丁氏痛念好友,欲作《赤松游》,以伸其志。剧中,丁耀亢借王汉慕汉留侯张良之为人,描写张良椎秦、辅汉、归山三个部分,喻指清兵入关之残酷,“抒愤懑、祚福基”,表现对政治黑暗的不满,也寄寓作者对身世的感慨。
    此外,在《赤松游》传奇卷首附有《啸台偶著词例》,专论填词,见解精辟,很有价值。
    3、《西湖扇》二卷三十二出
    该剧成于顺治十年(1653),作者署“紫阳道人”。前有丁慎行《重刻〈西湖扇传奇〉始末》、湖上鸥吏《序》。该剧描写顾史与宋湘仙、宋娟于乱世中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以情资史,写出对误国奸臣的痛恨和对故园深挚的眷恋之情。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云:“前载宋娟娟题清风店诗及宋蕙湘原诗,知曲为二人而作。其诗清初盛传,乃当时实事也。”
    4、《蚺蛇胆》(一名《表忠记》,全称《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或《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二卷三十六出作于顺治十四年丁耀亢容城教谕任上。前有郭?《弁言》记其始末甚详。此剧系丁耀亢受荐奉旨而作,曲既成,冯铨等以其《后疏》一出指陈前代弊端,过于刻露,欲令改之,而耀亢不肯,因不复进,故正文标题又作《拟进呈杨忠愍蚺蛇胆表忠记》。
    以上数种,主要版本有清顺治原刊本、康熙年间刊《丁野鹤先生诗词稿》本等,收入《古本戏曲集成》第五集中。
    丁耀亢的传奇作品,据其子丁慎行《〈西湖扇〉序》中称,尚有《非非梦》、《星汉槎》等,“久已流传远近,脍炙人口。”然今日未见存本,恐已佚。另,湖北崇文书局同治十一年(1872)重刻本《表忠记》有丁耀亢裔孙丁守存的《〈表忠记传奇〉书后》,称丁耀亢的著作有“传奇十三种,亦多散佚。”这十三种之说,不知有何凭据,有待进一步考证。
    两部子书
    在丁耀亢的著作中,还有两种子部书值得重视,对研究丁耀亢的思想和生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一是《增删卜易》,一是《家政须知》。
    《丁耀亢全集》收录《增删补易》十五卷,题“野鹤老人著,李我平鉴定,李文辉增删”,前有康熙戊申丁耀亢《自序》、康熙庚午张文《序》、康熙二十九年李文辉《序》,后有康熙三十七年李穆堂《跋》。该书为丁耀亢所撰占卜之书。关于此书的版本,据张文《序》称:“野鹤老人学道数十年,博览群书,依书以断事,广集占验存验,以考书书之,屡验者存之,不验者删之……尽辟诸书之谬,独出一心之悟,发先贤未发之理,启后人易晓之门。惜未成帙问世。觉子得之,不忍秘为枕中藏,加以增删,成书,亟命剞劂,求序于予。”按,觉子,李文辉字。据此可知,李文辉尝有刻书之举。但是《增删补易》所有书都未著录,其子慎行及为各书作序的人也都未曾提及,似乎李文辉欲刻而未成,仅以抄本传世。
    然而,《山东文献书目》子部术数类著录“简易秘传(一名增删卜易)一卷”,著者和版本题“(清)丁耀亢(野鹤老人)撰,(清)李文辉增删。清康熙李文辉抄本”,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图书馆藏有《增删卜易》六卷本和四卷本,均题“野鹤老人撰”。六卷本,有清成文信刻本、道光戊子金闾三槐堂刻本、道光庚寅古越崇文堂刻本;四卷本,有上海广益书局本、光绪庚辰上海江左书林刻(石印)本。又,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曾于1994年刊印该书的标点排印本,用作函授专用讲义。可见此书流传颇广,并非稀见之本。《丁耀亢全集》所收书名题作“补易”,当为“卜易”之讹。
    《家政须知》一卷,为丁耀亢于康熙八年七十一岁时所作,也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其子丁慎行刻于康熙壬戌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前有王复振《序》、丁耀亢《自序》,后有丁慎行《跋》。该书属家训一类著述,分勤本、节用、逐末、习苦、防蠹、多算、广积、通变、因时、十败,共十条。文显词质,包罗万象。其版本,除康熙原刊本外,还有康熙中煮茗堂刊《丁野鹤先生诗词稿》本和山东省图书馆藏清抄本等。
    抄本辑本
    丁耀亢除撰著之外,还曾选编过许多诗文集。如《宋诗英华》四卷,抄本,藏山东省图书馆,有“丁耀亢印”、“野”、“鹤”等印。又,《天史》后附有《集古》,是集“取诗之通于箴规、近于报应者,名曰《集古》,附以狂言,亦如佛经之有偈,琴音之有梵,圣言之采五经,史家之载自叙,使人观感而知兴焉。”集古人歌诗200余首。又,曾为贾凫西删定《澹圃诗草》。又,《崇雅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是丁耀亢与高有闻一同编刻的钟羽正诗文集,丁耀亢为之作序。此书《四库存目》著录,有清顺治十五年丁耀亢刻本、光绪五年昌乐阎湘蕙重刻本等。
    综上所述,丁耀亢著作丰富,涉猎极广,诗歌、戏曲、小说,无所不工。但因其著作在清初曾遭禁毁,故流传极少,罕为人知。鲁海先生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作《丁耀亢著述考》一文,对丁耀亢研究极具参考价值。笔者作此补述,自知浅陋,然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有关丁耀亢著作的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关于《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的争论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主张“丁耀亢说”者为数不少,但因证据不足,未能成定谳。因此,理清丁耀亢的著作和事迹,对这一桩学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故里介绍
    丁耀亢故里——相家沟,是丁家的“庄园”,其位于诸城市皇华镇南6公里处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因丁耀亢厌世,携妾久居于此。村由周围的黄豆山、凤凰山和望海楼山环抱,山上松柏苍翠,荆草葱茏,枫红柞黄,隐隐烂漫的五颜六色点缀着披绿的群山。整个山域岚气霭霭,瑞气蒙蒙,雄伟壮观。
    三山呈“品”字形鼎足分布,把安逸的村庄包围在其中,幽雅而肃静。三山中夹一条龙湾溪水,自南北流,绕村东而过,溪上有“野鹤桥”,建于天启三年(1623年),它弓身跨溪于村东头,桥单孔石拱,是丁耀亢当年经常走过的道路,桥面溜滑,不知留下了他的多少脚印和悠远的沧桑岁月,桥头现有石碑一座,上书“野鹤桥”。这就是一代鸿儒丁耀亢一生除远游外,一直在这里过着读书、著作和稼穑生活的地方。他在这里写出了《醒世姻缘传》等一大批著作。
    写作之余,他经常到父亲丁惟宁住过的九仙山庄丁家楼子村(现为五莲县叩官镇)与诗友王乘禄等饮酒赋诗,游山玩水,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描写五莲山、九仙山的诗文,留存至今。
    在相家沟村东野鹤桥北方的山岗上,建有“东溪书舍”。据记载,此舍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石墙茅顶,五间,宅院宽敞,是他读书、著作之处,已久圮。今为相家沟小学。院内现存两株银杏树,干粗数抱,枝繁叶茂,高约三十余米,近前观之虽粗皮皱裂,却生机盎然,高耸云天。树枝上挂有无数条红绸布,飘飘摇摇,是否此树已有仙神灵气?丁耀亢诗序中云:“山中银杏树,少年手植,四十有五年,今秋得果二石。予年六十有八。”以此可知两株银杏树是他23岁时(天启元年——1620年)手植,至今已384年了。书舍西是牡丹园,园内是丁氏家塾,供丁氏子孙读书。
    在“东溪书舍”东南2百米处山巅的悬崖之上,有阁名曰“卧云阁”,系砖木结构的小楼,民称“东楼”,是他晚年所筑,为其养病、会友、吟哦之处。他有《卧云阁九日落成诗四首》道出了这阁取名的缘由和登阁的好处。今选其一:“草阁初成霜树边,淡烟微雨菊花天。收来红叶千林醉,偷得白云一榻眠。此日登高容泛酒,因时漫兴偶成篇。老人不作悲秋赋,倚枕加餐付岁年。”此阁已久圮,现仅存遗址。
    东山上有他施舍兴建的道观“不答庵”,佛院“东山寺”,他经常与佛道长老谈经论文。在相家沟村委办公室后,是丁耀亢的“煮石草堂”,堂名取自唐人“秋山扫红叶,归来煮白石”。正堂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楼一座,南门称“峪园”,东门称“日涉”,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建造,《天史》一书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草堂已圮多年。
    丁耀亢晚年因著《续金瓶梅》一书,触犯朝廷,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年近六旬的他被捕入狱,到十二月得赦,此书几尽焚毁,沉重的打击使他双目失明,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冬腊月病逝于家中,享年71岁,葬于相家沟村西500米处的黄豆山之阳,人称“老爷林”。傍山的平坦开阔地,墓在中央,距墓约二百米左右各有一条小溪,水从山上流下汇入龙湾溪水,如今在两溪交汇处修小水库一座。传说此墓地是丁耀亢听从一位“海上仙人”指点卜葬于此的,因丁精通“易经”,选择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看来是大有讲究的。墓冢坐西北面东南,朝向凤凰山,墓前由旅居加拿大的丁氏后裔敬立的一石碑,上以隶书镌刻“丁公耀亢之墓”六个大字,在艳阳下,显得宁静而肃穆。
    后世纪念
    自余有生,明季己亥,婴而及童,岁月斯迈,十一而孤,杜史见背,弱冠游黉,始亲文墨。
    稽占好游,裘马自快,已未十月,负笈游吴,授经问礼,至於姑苏,结纳高士,游览名区。
    有陈古白,有赵凡夫,玄宰董公,江左顾厨,名誉日起,藻丽以敷,庚申岁暮,始返亲庐。
    发硎脱颖,良骥思骋,厌薄时艺,皎皎独逞,大战则困,小战则勇,辛酉甲子,及於庚午。
    弟侄奋飞,蹇余独苦,严严正性,不合於时,戊辰入山,编茅架茨,采薪汲谷,耕牧是资。
    生业渐广,名心亦衰,壬申癸酉,神降於墀,授柬作文,酣酒赋诗,冢子冠军,仅中副车。
    甫及十年,辛巳壬午,长男不禄,谁绳其武,改北图南,浪博文名,谤亦归之,国事已倾。
    避兵入海,城廓非故,家无遗粟,人如脱兔,甲申国变,再奔海东,移家将母,飘如泛空。
    乙酉南归,潜舟伏野,微服宵行,国无知者,坟墓重修,门户再设,怨毒相倾,忌其完也。
    星斗可掬,乐而忘眠,天未达旦,路已过千,已越天津,直抵蓟南,生平快事,所谓得焉。
    遂入都门,曳裾见客,河南王薛,钜鹿杨李,国之元老,邦之司直,或载酒筑,或携琴瑟。
    观画寺廊,挥毫花侧,饮罗公酒,烹滦州鲫,革其文场,纵以酒德,抗席谈诗,狂歌岸帻。
    至於岁暮,虎观淡经,春官贡士,国子景从,奔走马市,一雪一风,馿背五春,至癸巳冬。
    仪博青毡,振铎容城,是秋旋里,陈妾病死,海氛忽炽,顿空城市,载孥夜奔,弥月方止。
    甲午之春,北行就官,敝车疲馿,环堵不完,僦屋而居,如是五年,祝公梁公,赈饥於容
    怜余落魄,设醴分荣,载以後车,一郡皆惊,连章四荐,帝悯其穷,去此匏系,遂得花封。
    闽海万里,霞岭千重,羊肠蚁穴,力短才庸,己亥十月,捧玺而往,空其家资,王事鞅掌。
    自吴而越,借居湖舫,衰病日增,宦情焉强,庚子四月,决志抽簪,投劾不受,进退逡巡。
    桐江钓台,郎山仙岭,抵於江浦,杉竹成阴,武夷九曲,虹桥千寻,桃花始放,黄鸟多音。
    异域气候,岁腊方阴,止此三月,乃许放还,如云出岫,如鸟归山,诸客征诗,赞其高闲。
    辛丑正月,得赋归来,散木得全,以其不材,好为文章,杂以诙谐,不胫而行,卒为祸胎
    三月十六,集於故山,宗族兄弟,既和且欢,归见老母,喜为加餐,再邀乡邻,再修荒园
    三径就理,长桥短垣,移松乞菊,乐此馀年,孟秋之望,仲子病陨,哀乐何多,悲欢一瞬
    荏苒岁暮,至於壬寅,惨焉不乐,亦复倦勤,祸发所忽,雀角是因,赤狐玄乌,揶揄相侵
    黎丘幻鬼,病疚在心,岁行癸卯,年日已老,赋重田荒,形衰神槁,令严捕逃,忧心如捣
    衅起孤侄,鬻产不保,借法株连,蠹胥以饱,冒暑赴都,贷资不少,事竣而归,疑谤转滋
    义当不辱,愤欲自决,多言取祸,一笑而绝,日月在上,覆盆莫伸,命与祸会,天遘其屯
    於人何尤?我生不辰!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