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董邦达
图御制咏雪禁体诗轴

首页 艺术名人馆 董邦达 图御制咏雪禁体诗轴

图御制咏雪禁体诗轴

图御制咏雪禁体诗轴 简介

128.6x62.6,纸本,水墨,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臣董邦达恭绘本幅: 幔城夜扫千林叶。行旌朝卷半空雪,应时早慰望云心。(壬戌[1742年]御制诗有望云思雪意一首)。父老迎銮诧奇绝,缘胜渐不辨髙低。除道直应迷曲折。驼背堆来峰欲连。马蹄踏处涔随灭。仙毫叠和白战诗。元气淋漓奔电掣。欧苏千载称巨丽。那敌云机排绣缬。天工巧出无穷奇。节叶寸枝宁所屑。冻砚传抄手欲胝。长笺屡示眼才瞥。归来捧诵神惊飞。心知妙处无由说。惟凭指点认林峦。北苑宗风笔如铁。臣汪由敦恭和。(印记:臣由敦、解人闲书); 本幅: 澄海楼前舟似叶。惊涛万顷堆寒雪。陪吟曾睹洒仙豪。禁令森传愁窘绝。今朝即景会赓诗。承命先教气再折。霜旻低黯日熹微。历乱天葩互生灭。羊山鸡寨浩无垠。长空影落饥鹰掣。连延宿陇压遗煌。野老欢情腾醉缬。侍臣拖逦奉属车。清尘天假灵云屑。眼眩疑摇瀛海光。风花来去真如瞥。欧苏千古称诗豪。白战从来矜瓶说。重拈背触慙钝根。陶铸希同大冶铁。臣梁诗正恭和。(印记:臣梁诗正、捕拙莫如勤); 本幅: 富春十月饶红叶。扁舟曾钓寒江雪。自从载笔侍金銮。每向华林看清绝。我皇巡幸过范阳。万壑千岩远盘折。黑精司正初呈瑞。汤谷方滟火井灭。裁冰濡墨何淋漓。势若鳌肾沧波掣。体成白战压欧苏。命将豪素图林缬。风前淅沥竞繁骛。枝头回散转萧屑。夜深还披聚星堂。珠光四射眼为瞥。薄劣自惭手无措。指点何幸天有说。挑灯展卷著意摹。簷外泠泠鸣寒铁。臣董邦达恭和。(印记:臣、邦达); 本幅: 苏辞遭遇多枝叶。倒绷禁体先犯雪。起舞浮白意匠殊。纵横驱用堪叫绝。元冥恰喜交初节。过水真如遇方折。平原羃䍥寒飔逼。长空晻霭暮光灭。旌门铙吹云璈奏。幔城漏响金鱼掣。徘徊中夜聼拉瑟。行檠熻赩莲花缬。天窗取气掲薄纱。地炉生火燃枯屑。遥想林岫已婆娑。却爱郊坰正飘瞥。即景朅咏都官句。占年夙记农家说。醉翁髯老垂号令。㑹取陈言能点鐡。 同云一色难分叶。禁体苦吟雪非雪。背触如叅竹篦子。欧令苏传两奇绝。蝗深可卜田火除。心喜应教屐齿折。况复督亢旧膏腴。恰似蓝田未堙灭。梁王已命兔园宴。杜老那擅鲸鱼掣。凭舆揽结吟兴飞。拈须何虑冰花缬。十余字耳乃区区。不因歩韵宜避屑。却忆澄海禁水部。(癸亥冬。澄海楼与张照梁诗正联句。凡字渉水部者。概不许用。)倡和豪情岩电瞥。试看滕六御风行。彼则有言可无说。独怜呵冻赓吟者。毳衣布帐寒如鐡。 艺圃曽闻轻楮叶。营邱夙擅能图雪。设如白战遇欧苏。错手无从堪笑绝。昨从清苑返行旌。范阳古道循曲折。云羃朔天渐低黯。烟冻僧寮乍升灭。吟诗未觉冰砚寒。行围却喜饥鹰掣。簁簁著体化如幻。绥绥压帽緐扵缬。从来此景我所耽。兴豪拟问谁遗屑。却慙未透即离禅。还应为谱风花瞥。耳𦔽目眎本一例。约畧林岚为指说。画成传示同事看。从教宵寐衾铺鐡。 拈出天花示迦叶。一笑至今须鬓雪。昨吟禁体效欧苏。沓拖流风殊未绝。冀北方欣麦针绿。江南应报梅腰折。望中峰势忽如迷。旋教万径人踪灭。收余活火煮三清。(茶名)飕飂古鼎松风掣。乱侵屐齿乍凹凸。细洒帘旌仍委缬。诗翁竞胜巧形容。岛瘦郊寒全不屑。清欢渇望两相争。此景年来曽几瞥。朱鸟温暾绵袄披。三希佳事还堪说。明窗浄几展时晴。古法平沙划锥鐡。丙寅(1746年)初冬。西巡回辂。过微阳以北。连朝飞雪。点缀村胜。如置身书画中。偶忆东坡聚星堂禁体。因次其韵。勅侍臣属和。围炉呵冻。幽赏未已。再叠一首。示之拉京陵。櫽括途间风景。复成两叠。命董邦达图。其大既白。战数番于囏。虽中出奇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或庶几为耳。乾隆御识。(印记:干、隆、几暇临池、云霞思); 本幅: 昨向禅窗舒意叶。归时早踏龙泉雪。河阳古渡再逢之。爱咏千山乌飞绝。天章禁体驾欧苏。雒诵未竟气先折。铺来陇畔滋膏腴。点入炉中悟化灭。漏声渐沉墨云澹。炊烟半起氊庐掣。马蹄得得不动尘,松鬛毶毶自生缬。冷逼吟肩乍耸战。风揽征衣耐骚屑。煮茗方怜涤肺清。钩诗框正过眼瞥。空余结习著袂多。维摩居士原无说。来年应续屡丰歌。重扫寒霙试青铁。臣嵇璜恭和。(印记:臣璜、笔沾春雨)臣、邦达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陶冶性灵,读书依竹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故宫书画录(卷八),四册,页135; 故宫书画图录,第十四册,页349-350

董邦达 简介

  • 董邦达
    清代书画家,官员,三董之一

    董邦达(1696-1769),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存、争存,号东山、非闻,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终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虞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

    人物简介

    董邦达,雍正元年(1723)拔贡。七年,乡试中式,经刑部尚书励廷仪保举,以七品小京官在户部行走。

    十一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乾隆二年(1737)散馆,授为编修。次年典试陕西。

    六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时方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奉命入内廷襄事。旋授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晋侍讲,再晋侍读学士,入直南书房。

    十二年,授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十月,遭母丧回籍。

    十四年,春,服未及阕,诏以素服入直内廷,服阕补原官。

    十五年,迁礼部右侍郎,调工部,旋调吏部,充经筳讲官。

    十八年,主持江西乡试。此后,多次扈从巡幸,充殿试读卷、经筵讲授、武会试总裁等官,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署翰林院掌院学士,迁工部尚书,转礼部,复转工部,赐紫禁城骑马。

    三十四年,以老乞休。是年七月,以疾卒,赐祭葬如例,谥曰文恪。墓在富阳新桐乡新店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邦达工书,尤善画。篆隶古朴;山水宗元人,多用枯笔,而气势磅礴,生面别开,乾隆帝为之题志者甚多。乾隆二十三年(1758)腊月二十四日,邦达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宗室敦诚家聚会,谈竺论画,一见如故,曾为曹氏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题签并撰序言,传为佳话。清中期著名画家钱维城、曾师从于他。董邦达长子董诰亦是名画家。

    双重身份

    董邦达具有双重身份——官员和画家。作为官员的董邦达,一生可谓仕途通达,荣耀万分。从董邦达的身世看,他是走的是科举之路,高中进士,身为朝廷命官,平日忙于公务,作画只能是董邦达的“副业”,因此他并不是一位职业画家;作为画家的董邦达,他又确实擅长此道,尤其以山水画闻名,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其画风远师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近学“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的山水画作品水墨疏淡,设色淡雅,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极浓。

    由于董邦达既是位地位很高的官员,同时又擅长作山水画,而且皇帝还颇为欣赏其画艺,所以在他流传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臣字款”的画幅,就是专门为皇帝而画的作品。从清朝的绘画来看,“臣字款”画数量很多,但是“臣字款”画作者的身份地位却悬殊颇大,其中既有“金枝玉叶”的宗室,还有地位显赫的官员,也有身份比较低下的供奉宫廷的职业画家。董邦达的存世作品中就有不少“臣字款”的画幅。但是这《秋林渔隐图》轴的署款为“董邦达谨绘”,姓名前并没有冠以“臣”字,说明此图并非是为皇帝所画的,而从其他画幅中得知,如此署款,其受画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应当属于“亲王”、“郡王”级别的贵族,至于具体是什么人,已然不可详考了。

  •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