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出自清朝嘉庆年间的画家崔鹤(字问琴,约1800-1850)之手,根据画上的落款“丁丑九月问琴崔鹤绘”显示,“丁丑九月”即一八一七年农历九月。当时崔鹤才是一位17岁少年。
描绘的就是177年前与才子侯方域一见倾心,年方十六而艳冠群芳的李香君。画中的李香君面目清秀、衣纹线条清劲流畅,用笔工细。置于媚香楼的窗户边,背景十分简洁,着力刻画人物侧身倚窗的姿势,娴雅中透出沉秀纤柔的神情,以及脸色沉静,似在忧愁,又似思念的内心活动。将画中人物的柔美、坚毅、刚强和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画中人物名叫 李香君(1624年-1654年),又名李香,原姓吴,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与马湘兰、顾横波、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
画心左上角,有嘉庆年间客居羊城,自号“石渔居士”之人所题的一首诗,内容出自《桃花扇》中侯方域赠李香君的定情之物——桃花扇上的一首题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崔鹤是画临于1817年秋天,客居羊城的“石渔居士”李二憨当月即得此画,此后由陈氏再转手至杨季眉,遂使该画与浙东文士群结下一段因缘。杨季眉收购是画之时间当在1916年7月或略早一些,杨氏先请竺麐祥修复李二憨所书《李姬传》,复又请高振霄题诗。次年先后请陈康瑞、胡炳藻、何其玫(此三人时间较接近)、洪允详、冯幵等题诗。1927年再请范文虎、淇园小隐葉邨氏题诗。1934年林语堂于杨季眉处见得是画,大爱之,遂托人购得是画,至1966年后“有不为斋”建成,方题诗作跋。约在2005年转大都会博物馆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