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轴
山水图轴 简介
袁江 简介
袁江(1662年-1735年),字文涛,号岫泉,清代著名画家。今江苏扬州,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原为宫廷画家,转工 山水 楼阁 界画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当时还有他的侄子 袁耀 同齐名。他们两人曾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他擅画山水、楼台、师法宋人。山水画主要学宋代闫次平,画石多鬼皴,楼阁主要学 郭忠恕 ,工整严密。他的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长于界画。
界画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门画科,它在东晋时代已同人物、山水画并存了,发展到宋、元时期就已达到高峰,但一直受到文人画的排挤。画艺从师仇英,山探郭忠恕笔法及赵伯驹、刘松年等青绿山水一脉,同时传工界画,成为有清一代推为第一的界画家。
袁江善界画。长于山水楼阁,精湛绚丽,能粗能细。初学仇十洲,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间。他后半生受当时在扬州的山西盐商之聘,同他的从子袁耀到山西运河作画,作品流传在北方较多。其山水主要学宋代阎次平;画石多鬼面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后期多画古代宫苑图,如《梁园飞雪图》、该图以枚乘、江淹的梁园、兔园赋为依据,极尽宫苑之壮丽 。另画《东园胜概图》卷,此图用长卷形式,界画精亚,建筑物比例适当,树石形态若真,山影波光,层次深远。《东园胜概图》为其代表作。还有《汉宫秋月图》等。
袁江主要活动于民间。是职业画家,长时间在扬州和江浙一带活动。他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地摹绘。绘画技艺大增。其画传流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他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如他的大幅精品代表作《骊山避暑图》,现藏北京文物事业管理局。画幅以唐明皇(玄宗)在骊山避暑游乐为题材。描绘出楼台殿阁,古树环绕,散缀于山石巨岭之间,山下湖水一片。整个画面构图繁复,场面宏大,局部精细入微,最引人注目是建在深山中的宫殿。设色极为浓重,鲜艳奇目。
袁江的作品从画风上分有精笔和细笔两路。大部分是工整细致一路的,有少量的是用笔粗放一些。袁江除工山水楼阁界画外,还兼作花卉,并也流传下来一些作品。袁耀的风格与袁江基本相同。
袁江存世作品较多,多在国内收藏,也有一些流到海外。天津市文管处收有一幅《瞻园图卷》,表现南京的园林建筑;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幅《东园图卷》;北京文物局收有《骊山避暑图轴》,表现想象中的仙境;南京博物院藏有《海山三山图轴》,也描绘了想象中的仙境和古代建筑,瑰丽壮观,富有意境。
袁江、袁耀曾被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山西商人聘至山西作画多年。他们被当地富室请去作画,画幅的大小方圆都与主人房屋的格式相配合。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古画商人,由山西运至北京的袁氏真迹,大小不下百幅。
袁江叔侄的作品非常为日本人所钟爱,在日本能卖到高价,但日本没有固定的国际艺术市场,一些日本收藏家则到纽约去买袁江叔侄作品。
早在1983年纽约就卖过袁江的作品,当时有一幅叫作《桃花园》的作品拿出来拍卖,这幅作品于1719年,是个设色绢本屏风,描绘想象中的桃花园景色,极为富丽秀美,引起买家极大兴趣,竞争激烈,以63250美元成交。1990年又有两幅作品成交,一幅是袁江的《雪江归渔》轴,卖到7万美元;另一幅是袁江侄子袁耀的《归猎诗意图》轴,卖到45000美元。这两幅作品都是绢本,保存完好,对提高价格有所帮助。
安徽博物院 简介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 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这一讲话,既是对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徽文物工作的肯定,也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馆视察,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87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 “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两馆每年还引进、举办多场展现境内外代表性历史文化风貌的精品临展,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31万余件,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古旧字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保护修复、碑刻保护拓片等技术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护、油画保护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建馆以来,安徽博物院以文物资源为基础,陈列展览为平台,文保科研为推力,宣教服务为保障,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等。“徽州古建筑陈列” “皖风徽韵——安徽历史文化陈列”“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分别荣获第七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向往——‘我’与安徽改革开放四十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
如今,安徽博物院不仅是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场所,还在求索中形成现代博物馆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特色:“画魂玉良”“文房雅集”“青铜古韵”等9大系列上千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实现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安徽文博讲堂”“爱上博物馆”“安博之友”等各类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吸引观众多渠道深度了解博物馆文化;互联网+时代,安徽博物院“两微一端一站”让人足不出户,轻点手机和电脑,便可以浏览精彩展览和精美藏品……
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得亲近,让文化走进生活,安徽博物院正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征程中,继往开来,铿锵前行。
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