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虚谷
虚谷、朱偁、胡璋合作花卉图卷

首页 艺术名人馆 虚谷 虚谷、朱偁、胡璋合作花卉图卷

虚谷、朱偁、胡璋合作花卉图卷

  • 作者
  • 收藏者
    安徽博物院
  • 分类
    未分类
  • 创作年代

虚谷、朱偁、胡璋合作花卉图卷 简介

虚谷,俗姓朱,名虚白。安徽歙县人。道光四年生,光绪二十二年卒(公元1824—1896年)。曾为湘军军官,后出家为僧。工画花鸟鱼虫,亦善山水、写真。冷峭新奇,别具一格。能诗,有《虚谷和尚诗录》。 朱偁,字梦庐,号觉未。浙江嘉兴人。道光六年生,光绪二十六年卒(公元1826--1900年)。工画花鸟,为海上名家。 胡璋,字铁梅,号尧城子。安徽建德(今东至县)人。道光二十八年生,光绪二十五年卒(公元1848--1899年)。工画山水、人物、花卉。久寓上海,东渡日本,卒后葬于神户。 此卷为三人合作,朱偁画牡丹、桃花,胡璋画石,虚谷补梅竹。款署光绪十又六年春日”(公元1890年),为虚谷等晚年精熟之作。

虚谷 简介

  • 虚谷
    清代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

    虚谷(1823~1896),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 歙县 ),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任清军参将与 太平军 作战,意有感触,后出家为僧。工 山水 、花卉、动物、禽鸟,尤长于画 松鼠 及金鱼。亦擅写真,工隶书。作画有苍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动,落笔冷消,别具风格。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纸。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鱼、山水著名。风格冷峭新奇,绣雅鲜活,无一笔滞相,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亦能诗,有《虚谷和尚诗录》。传世作品有《梅花金鱼图》《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耙图》等。

    人物简介

    虚谷,今安徽人,非上海人。曾任清军参将,后有感触而披缁入空门。他是继渐江以后,新安画坛出现的又一怪杰和书画大家。其人一生穿过儒服、戎装、官服、袈裟,最后静静睡在沪上关帝庙的画案上,乘黄鹤西归。

    在《中国美术辞典》里有介绍虚谷的词条,言其“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带,以卖画为生,自谓“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伯年、高邕之、胡公寿、吴昌硕、倪墨耕等海上名家友善。他书画为全才,早年学界画,工人物写照。擅花果、禽鱼、山水、金鱼、松鼠尤为著名,书法亦精妙。他继承新安派渐江、程邃画风并上溯宋元,又受华新罗等扬州画家影响,作画笔墨老辣而奇拙。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而亦用强烈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无一带滞相,匠心独运,开具一格,海派大师吴昌硕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

    代表作品

    《梅花金鱼图》《松鹤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杷图》等,皆为世代流传的精品。

    主要成就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绘画

    虚谷的人物造型奇特,章法与众不同。他善于调理把握章法的中、偏、正欹、平奇、虚实、轻重、藏露与布白。使画面空灵,有强烈的空间感。这在长条画幅上表现尤为明显,横斜排列巧妙,气势浩大,敢于突破常规。平中求奇,从而达到静中有动,虚实相生,生意盎然。

    虚谷的画富有趣味,善于巧妙的夸张,变形是他的一大创造。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真、舍、直三方面来赏析他的艺术。“真”就是在对本质的东西把握基础上又能加以大胆的主观夸张,以达到更传神的高超的艺术境界。“舍”就是对造型的大胆取舍,虚谷的舍,来得狠,舍得妙,手法高明。“直”又是虚谷用笔用线的一个明显特点,其简练的线条凝重,见直方组合,做到神似、传种,而不是形似。他作画行笔用线是宁方勿圆,顿中见力,见棱见角,下笔肯定,有着强烈的个性。

    虚谷敷色淡雅,重视色调的统一与淳朴的美感。他还善于在色纸古金笺上使用白粉,使其白色荷花、仙鹤毛片和白粉含石绿的折枝兰花等,显得栩栩如生。他在界画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其代表作如《瑞莲放参图》《重建光福寺全景图》等,尤其是他为南海普陀山中的普济寺画十二帧写实山水册页,是界画、传统画融合的神品。这些与受益徽州家乡的古代艺术遗产不无关系。

    诗作

    虚谷,亦擅诗,如《冬梅》诗,曰“满纸梅花起偶然,天成寒眉任周旋。闲时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三千幅并非夸张之词,是他对艺术热爱的肺腑之情。他临死前,还写过一首《除夕》诗:“儿声爆竹隔邻家,户户欢呼庆岁华。明日此时新岁月,春风依旧度梅花”等等,痛苦之中依然倾吐炽热的生活留恋之情。他的书法伟峻高格,冷峭中刚毅的气息,亦喜用焦墨干笔,虚实札生见神采,景如其人,著有《虚谷和尚诗录》。

    画风

    虚谷是百年前清代画坛独树一帜的画家。他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尤其擅长紫藤金鱼。他笔下的紫藤,新叶茂盛,繁花盛开,渲染出浓郁的春天意象。枝枝串串垂落的紫藤花下,是一池浅浅的清水,又可见金鱼在那里悠然自得地游动……画面虽草为写意,却内蕴着无穷的生命力。

    虚谷的紫藤金鱼图,均以“紫绶金章”为题。所谓“紫绶金章”本来是颂扬达官贵人功成名遂、升官发财的吉祥话。而在此处,虚谷以一“紫”一“金”的色调与情韵,表现自然与生命主体的勃勃气息,显然已经远远有别于其追求功名利禄的原始含义了。不只如此,虚谷画金鱼,在运笔用墨方面又独辟蹊径,颇为个性化地是以方写圆、以拙取巧、以逆取势,可谓是艳色、枯笔与变形的交融。在虚谷之前,八大山人也是将鱼的眼睛画成方的,并将眸子点在眼眶边上,冷光向人,白眼朝天,以示对权贵的蔑视。到了虚谷笔下,不但金鱼的眼睛是方的,金鱼的身体也是方的。描述金鱼的动态时,他又让鱼儿顶着波浪而来,由这种逆流而行的精神,蓬勃出一种内在的豪情和性格美。另外,他画紫藤,也不同一般之处,最显著的一点是:紫藤的枝蔓和叶子,多为几何图形,这是“侧锋”用笔的结果。而中国画家历来主张书法入画,强调以“中锋”用笔为宗──在成规面前,虚谷叛逆了,也与同代画家拉开了距离,故在晚清画坛上,大有压倒群芳之势。有人通过比较,说虚谷与同时代的西方印象派画家塞尚、莫奈、梵高的画风很有相似之处。这与虚谷独特的艺术经历不无关系:虚谷原名朱怀仁,曾是清军一名参将,因不满朝廷统治,不愿奉命攻打太平军,出家为僧。做了和尚之后,却又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不茹素,不礼拜”,“惟以书画自娱”……因虚谷独特的艺术生涯,他生前创作的作品并不多。又因“其性孤峭,非相知深者,未易得其片纸也”,传世的作品就更少了,有人估测而今虚谷真迹的存世量只有300幅左右,《紫绶金章》也不过五六幅。可能“物以稀为贵”使然,伪造虚谷画一直十分泛滥。据说,有关部门筹备出版虚谷画集,将所收录的画卷请专家掌眼,结果发现其中三分之一是假画,由此可见造假者是多么猖獗。但专家亦指出,识别虚谷作品真伪的关键,是看金鱼的点睛之笔,是否运用了虚谷独特的运笔技艺。其实,名画造伪的尴尬都不外如此:形似易得,神似却难,也即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吧。

    历史评价

    早年为清军参将,后出家为僧,侨居扬州,为晚清海上画派代表人物。擅画花卉、蔬菜、禽鱼、山水。喜用干笔偏锋,尤擅以破笔作松鼠金鱼等。章法奇特,造型 、赋色淡雅,风格冷而韵味无穷。又能诗,有《虚谷和尚诗录》。工于书法,尤以善绘瓜果鱼蔬、人物、山水等为人称道。喜用枯笔焦墨,具有拙于外秀于内的笔墨特征。与任颐、胡公寿等交往密切,是晚清著名的海上名家。

  • 安徽博物院 简介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 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1958年9月17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这一讲话,既是对安徽省博物馆和安徽文物工作的肯定,也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馆视察,陈毅同志题写了馆名。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设展览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安徽好人馆”等。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87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常设展览有“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及“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 “江淮撷珍”“欧豪年美术馆”等专题。两馆每年还引进、举办多场展现境内外代表性历史文化风貌的精品临展,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31万余件,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古旧字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保护修复、碑刻保护拓片等技术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护、油画保护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建馆以来,安徽博物院以文物资源为基础,陈列展览为平台,文保科研为推力,宣教服务为保障,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等。“徽州古建筑陈列” “皖风徽韵——安徽历史文化陈列”“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分别荣获第七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向往——‘我’与安徽改革开放四十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

    如今,安徽博物院不仅是文物收藏、保护和展示场所,还在求索中形成现代博物馆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特色:“画魂玉良”“文房雅集”“青铜古韵”等9大系列上千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实现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安徽文博讲堂”“爱上博物馆”“安博之友”等各类讲座和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吸引观众多渠道深度了解博物馆文化;互联网+时代,安徽博物院“两微一端一站”让人足不出户,轻点手机和电脑,便可以浏览精彩展览和精美藏品……

    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文明变得亲近,让文化走进生活,安徽博物院正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征程中,继往开来,铿锵前行。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