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笔钟馗像轴
朱笔钟馗像轴 简介
虚谷 简介
虚谷(1823~1896),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 歙县 ),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任清军参将与 太平军 作战,意有感触,后出家为僧。工 山水 、花卉、动物、禽鸟,尤长于画 松鼠 及金鱼。亦擅写真,工隶书。作画有苍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动,落笔冷消,别具风格。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纸。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鱼、山水著名。风格冷峭新奇,绣雅鲜活,无一笔滞相,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亦能诗,有《虚谷和尚诗录》。传世作品有《梅花金鱼图》《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耙图》等。
虚谷,今安徽人,非上海人。曾任清军参将,后有感触而披缁入空门。他是继渐江以后,新安画坛出现的又一怪杰和书画大家。其人一生穿过儒服、戎装、官服、袈裟,最后静静睡在沪上关帝庙的画案上,乘黄鹤西归。
在《中国美术辞典》里有介绍虚谷的词条,言其“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带,以卖画为生,自谓“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伯年、高邕之、胡公寿、吴昌硕、倪墨耕等海上名家友善。他书画为全才,早年学界画,工人物写照。擅花果、禽鱼、山水、金鱼、松鼠尤为著名,书法亦精妙。他继承新安派渐江、程邃画风并上溯宋元,又受华新罗等扬州画家影响,作画笔墨老辣而奇拙。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而亦用强烈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无一带滞相,匠心独运,开具一格,海派大师吴昌硕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
《梅花金鱼图》《松鹤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杷图》等,皆为世代流传的精品。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绘画
虚谷的人物造型奇特,章法与众不同。他善于调理把握章法的中、偏、正欹、平奇、虚实、轻重、藏露与布白。使画面空灵,有强烈的空间感。这在长条画幅上表现尤为明显,横斜排列巧妙,气势浩大,敢于突破常规。平中求奇,从而达到静中有动,虚实相生,生意盎然。
虚谷的画富有趣味,善于巧妙的夸张,变形是他的一大创造。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真、舍、直三方面来赏析他的艺术。“真”就是在对本质的东西把握基础上又能加以大胆的主观夸张,以达到更传神的高超的艺术境界。“舍”就是对造型的大胆取舍,虚谷的舍,来得狠,舍得妙,手法高明。“直”又是虚谷用笔用线的一个明显特点,其简练的线条凝重,见直方组合,做到神似、传种,而不是形似。他作画行笔用线是宁方勿圆,顿中见力,见棱见角,下笔肯定,有着强烈的个性。
虚谷敷色淡雅,重视色调的统一与淳朴的美感。他还善于在色纸古金笺上使用白粉,使其白色荷花、仙鹤毛片和白粉含石绿的折枝兰花等,显得栩栩如生。他在界画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其代表作如《瑞莲放参图》《重建光福寺全景图》等,尤其是他为南海普陀山中的普济寺画十二帧写实山水册页,是界画、传统画融合的神品。这些与受益徽州家乡的古代艺术遗产不无关系。
诗作
虚谷,亦擅诗,如《冬梅》诗,曰“满纸梅花起偶然,天成寒眉任周旋。闲时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三千幅并非夸张之词,是他对艺术热爱的肺腑之情。他临死前,还写过一首《除夕》诗:“儿声爆竹隔邻家,户户欢呼庆岁华。明日此时新岁月,春风依旧度梅花”等等,痛苦之中依然倾吐炽热的生活留恋之情。他的书法伟峻高格,冷峭中刚毅的气息,亦喜用焦墨干笔,虚实札生见神采,景如其人,著有《虚谷和尚诗录》。
画风
虚谷是百年前清代画坛独树一帜的画家。他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尤其擅长紫藤金鱼。他笔下的紫藤,新叶茂盛,繁花盛开,渲染出浓郁的春天意象。枝枝串串垂落的紫藤花下,是一池浅浅的清水,又可见金鱼在那里悠然自得地游动……画面虽草为写意,却内蕴着无穷的生命力。
虚谷的紫藤金鱼图,均以“紫绶金章”为题。所谓“紫绶金章”本来是颂扬达官贵人功成名遂、升官发财的吉祥话。而在此处,虚谷以一“紫”一“金”的色调与情韵,表现自然与生命主体的勃勃气息,显然已经远远有别于其追求功名利禄的原始含义了。不只如此,虚谷画金鱼,在运笔用墨方面又独辟蹊径,颇为个性化地是以方写圆、以拙取巧、以逆取势,可谓是艳色、枯笔与变形的交融。在虚谷之前,八大山人也是将鱼的眼睛画成方的,并将眸子点在眼眶边上,冷光向人,白眼朝天,以示对权贵的蔑视。到了虚谷笔下,不但金鱼的眼睛是方的,金鱼的身体也是方的。描述金鱼的动态时,他又让鱼儿顶着波浪而来,由这种逆流而行的精神,蓬勃出一种内在的豪情和性格美。另外,他画紫藤,也不同一般之处,最显著的一点是:紫藤的枝蔓和叶子,多为几何图形,这是“侧锋”用笔的结果。而中国画家历来主张书法入画,强调以“中锋”用笔为宗──在成规面前,虚谷叛逆了,也与同代画家拉开了距离,故在晚清画坛上,大有压倒群芳之势。有人通过比较,说虚谷与同时代的西方印象派画家塞尚、莫奈、梵高的画风很有相似之处。这与虚谷独特的艺术经历不无关系:虚谷原名朱怀仁,曾是清军一名参将,因不满朝廷统治,不愿奉命攻打太平军,出家为僧。做了和尚之后,却又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不茹素,不礼拜”,“惟以书画自娱”……因虚谷独特的艺术生涯,他生前创作的作品并不多。又因“其性孤峭,非相知深者,未易得其片纸也”,传世的作品就更少了,有人估测而今虚谷真迹的存世量只有300幅左右,《紫绶金章》也不过五六幅。可能“物以稀为贵”使然,伪造虚谷画一直十分泛滥。据说,有关部门筹备出版虚谷画集,将所收录的画卷请专家掌眼,结果发现其中三分之一是假画,由此可见造假者是多么猖獗。但专家亦指出,识别虚谷作品真伪的关键,是看金鱼的点睛之笔,是否运用了虚谷独特的运笔技艺。其实,名画造伪的尴尬都不外如此:形似易得,神似却难,也即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吧。
早年为清军参将,后出家为僧,侨居扬州,为晚清海上画派代表人物。擅画花卉、蔬菜、禽鱼、山水。喜用干笔偏锋,尤擅以破笔作松鼠金鱼等。章法奇特,造型 、赋色淡雅,风格冷而韵味无穷。又能诗,有《虚谷和尚诗录》。工于书法,尤以善绘瓜果鱼蔬、人物、山水等为人称道。喜用枯笔焦墨,具有拙于外秀于内的笔墨特征。与任颐、胡公寿等交往密切,是晚清著名的海上名家。
广东省博物馆 简介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旧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该址曾是清代广州贡院,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所在地。旧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建筑,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建成。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的4倍。 开馆以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充分体现出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此之外,我馆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2009年,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自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 在保管收藏文物方面,通过征集、收购、划拨等多种渠道,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16年12月藏品总数已达17.27万余件(套),包括文物和古籍130785件(套),自然标本41960件。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和书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博物馆前列,而广东出土文物与金木雕、端砚的收藏最为丰富,也最具地方特色。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尤其注重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以进一步提高藏品质量、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为圭臬。 跨入新世纪,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项目是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新馆濒临珠江,坐落在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新城市轴线东侧,与西侧的广州歌剧院以及中央林阴大道、滨江绿化带一起构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新馆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合计约6.3万平方米。
新馆建筑主体的设计外观呈方正的玲珑盒形,采用巨型屋面悬吊式钢桁架结构,空间组织概念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新馆建筑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教育与综合服务、业务科研、行政管理、安全保卫、机电设备、地下停车场等八大功能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筑充分考虑智能化要求,设备齐全,设施先进,采用了综合安防、楼宇自动化等安全系统和恒温恒湿空调、智能化照明等文物保护系统。此外,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因素,在建材选料、设备选型等方面,注重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并尽可能利用珠江新城提供的区域公共服务。 新馆的展厅在布局设计上为陈列展览提供了高差5米到22米不等、没有结构柱的大空间,使陈列布展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展览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主要陈列方向,包括历史馆、艺术馆、自然馆三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新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对于营造广州市的文化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使广州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