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邹一桂
花卉图轴

花卉图轴

  • 作者
  • 收藏者
    广东省博物馆
  • 分类
    未分类
  • 创作年代

花卉图轴 简介

金黄的蜡梅、火红的南天竹、白中蕴粉的山茶、清香沁人的水仙,这些冬季里的花卉共同出现在一幅画中,氛围吉庆而清雅。画上题诗“偏有云霞傲雪霜,金珠珊颗列煌煌。为嫌松竹梅花冷,特破寒威现宝光。”落款“庚辰腊后”,可知此画作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岁末。

邹一桂 简介

  • 邹一桂
    清代画家 官员

    邹一桂(1688年-1772年)清代官员,画家。字原褒,号小山,又号让卿,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擅画花卉,学恽寿平画法,风格清秀。曾作《百花卷》,每种赋诗,一经进呈,皇上亦赐题绝句百篇,一桂复写一卷,恭录御制于每种之前,而书己作于后,藏于家。著有《小山画谱》、《大雅续稿》。

    生平经历

    父邹熙森,工书画,家藏名画极丰。邹一桂受家庭熏陶,年轻时除攻读四书五经外,酷爱绘画,其妻恽兰溪也善绘画。但科举屡试不第,直到雍正五年(1727) 42岁方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仕途亨通。历任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待郎,官至内阁学士。雍正十年(1732),在监察御史任内,上疏奏请严禁地方官媒勾结不法之徒,私自蓄养妇女,以此诈骗奸利,并给地方官以失察处分。雍正帝准其所请。雍正十三年(1735),在担任贵州学政期间,上疏请求整治科场弊端。邹一桂在56岁时当上了礼部给事中,他见到刑部的监狱里已经判决的犯人与还未判决的关在一起,这是有违大清法律的,给犯人有了串供机会及其他弊端。他给乾隆帝上书要求制止这一做法,得到乾隆帝的同意。乾隆七年(1742)转任给事中时期,巡抚许容因诬陷同僚被撤职,可不久圣旨又命许容任湖北选抚,当时舆论哗然。邹一桂愤然上书,要求将许容撤而复出的理由诏示天下,以明赏而维国法,乾隆帝被迫收回成命。乾隆十一年(1746),在大理寺任职时办案认真,反对草菅人命,多次纠正冤案、错案,并对监狱管理进行整顿,上疏奏请严禁各监狱以非刑折磨犯人。乾隆十四年(1749),皇帝下诏各大臣举荐深明经学而又品德高尚的儒生,邹一桂举荐无锡著名学者顾栋高,结果顾以第一名被取中。乾隆十九年(1754),在礼部侍郎任内,同部侍郎张开泰徇情保举邹一桂之子为国子监学正。事发张开泰被革职,邹一桂被降三级留任。

    邹一桂在59岁时当上了掌管国家祭祀的太常寺少卿,监狱中的事本与他无关。但他看到狱吏们对犯人们施行了一些不符合大清律的酷刑,如“令诸囚排头仰卧,横穿长木,压其手足”等等,上书乾隆帝要求严禁。经乾隆帝批准,废除这些酷刑。后来,邹一桂被升为礼部侍郎。邹一桂在封建官场中虽有不少正直的行为,为人称道。但他留给后人的还是他的山水画和花卉画。乾隆二十三年(1758),邹一桂获准辞职回乡。乾隆帝南巡时,曾赐“画禅颐寿”匾额。乾隆三十六年(1771)赴京祝皇太后寿辰,加赠尚书衔。第二年(1772)回家,卒于东昌途中,终年86岁。

    清史文载

    祖忠倚,顺治九年一甲一名进士,官修撰,父邹熙森。一桂,雍正五年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年,授云南道监察御史,疏禁官媒蓄妇女为奸利。

    乾隆七年,转礼科给事中,疏言:“刑部诸囚已结入北监,未结羁南所。今察视监所,已未结杂收,请如例分禁。”又言:“奉命下部议诸事,科道辄於部议未上之先,搀越凟陈,请申饬。”上韪其言。湖南巡抚许容坐诬劾粮道谢济世罢,复命署湖北巡抚。一桂与给事中陈大玠具疏论列,谓:“容狡诈欺公,仅予夺职,已邀宽典;今复任封疆,何以训天下?乞降旨宣示臣民,俾晓然於黜陟之所以然,斯国法昭而吏治有所率循。”上为罢容。十年,迁太常寺少卿,疏言:“律载狱具全图,铁索钮钅尞,俱有定式。狱官以防范为辞,匣床以束其身,铁箫以直其项,观音圈以挛其手足。部议禁非刑,日久复创新制,令诸囚排头仰卧,横穿长木,压其手足,与匣床无异,请敕严禁。”从之。四迁为礼部侍郎。同部侍郎张泰开举一桂子志伊为国子监学正,又坐徇尚书王安国、左都御史杨锡绂祀其父乡贤,屡下部议,二十一年,左授内阁学士。二十三年,乞致仕。三十六年,诣京师祝上寿,加礼部侍郎衔,在籍食俸。三十七年,归,卒於东昌道中。加尚书衔。

    一桂画工花卉,承恽格后为专家。尝作百花卷,花题一诗,进上,上深赏之,为题百绝句。晚被薄谴,归犹赋诗饯之云。

    作品集

    他的诗、画作品有《小山诗钞》、《大雅堂续稿》、《百花诗卷》、《小山画谱》、《春华秋实图》、《五君子图》、《秋出萧寺图》、《芙蓉蓉图》、《蔷薇朱藤图》、《红桃白梨图》|、《太古云岗图》《玉堂富贵图》等传世。

    著作

    在绘画理论上,他认为要画出好的作品,画家首先必须对绘画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他亲自培植了百余种花卉,好细观察它们的神态特征,获得真切的感性认识,因而使笔下花卉形神俱备。

    其中《小山画谱》论花卉画法。上卷首列“八法”、“四知”。八法是:一曰“章法”,二曰“笔法”,三曰“墨法”,四曰“设色法”,五曰“点染法”,六曰“烘晕法”,七曰“树石法”,八曰“苔衬法”。都是选取前人之微论。四知是:一曰“知天”,二曰“知地”,三曰“知人”,四曰“知物”。此则是前人所不曾论及,为邹一桂之独见。八法四知之后是讲各种花的画法,共一百一十五种,花叶形色俱道。接下为取用颜色,共十一条,各详叙其炼制之法。下卷首摘古人画说,间或参以己意,共四十三条。后附胶矾、纸绢、画碟、画笔、用水诸法。最后是洋菊谱。原来,邹一桂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闰九月承诏画内廷洋菊三十六种,并蒙皇上赐题,于是恭记花之名品、形状,撰为此谱,以志其荣遇。当时此画谱已刊成,便附于此书之末。此书虽只两卷,其实是自己现身说法之语。

    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中西方绘画的不同,中国绘画重神韵而西方绘画重技术。在《小山画谱·西洋画》中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一,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时至今日,邹氏的论断对于中西艺术差异的论辩仍然是比较客观准确、恰当的表述。

  • 广东省博物馆 简介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旧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该址曾是清代广州贡院,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所在地。旧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建筑,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建成。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的4倍。 开馆以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充分体现出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除此之外,我馆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2009年,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自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 在保管收藏文物方面,通过征集、收购、划拨等多种渠道,广东省博物馆的藏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16年12月藏品总数已达17.27万余件(套),包括文物和古籍130785件(套),自然标本41960件。其中,中国历代陶瓷和书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居全国博物馆前列,而广东出土文物与金木雕、端砚的收藏最为丰富,也最具地方特色。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尤其注重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以进一步提高藏品质量、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为圭臬。 跨入新世纪,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项目是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新馆濒临珠江,坐落在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新城市轴线东侧,与西侧的广州歌剧院以及中央林阴大道、滨江绿化带一起构成广州文化艺术广场。新馆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合计约6.3万平方米。

    新馆建筑主体的设计外观呈方正的玲珑盒形,采用巨型屋面悬吊式钢桁架结构,空间组织概念源于广东传统的工艺品象牙球。新馆建筑将藏品管理、陈列展览、教育与综合服务、业务科研、行政管理、安全保卫、机电设备、地下停车场等八大功能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筑充分考虑智能化要求,设备齐全,设施先进,采用了综合安防、楼宇自动化等安全系统和恒温恒湿空调、智能化照明等文物保护系统。此外,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因素,在建材选料、设备选型等方面,注重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并尽可能利用珠江新城提供的区域公共服务。 新馆的展厅在布局设计上为陈列展览提供了高差5米到22米不等、没有结构柱的大空间,使陈列布展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展览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主要陈列方向,包括历史馆、艺术馆、自然馆三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新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对于营造广州市的文化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的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使广州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