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居廉
农家风味图轴

首页 艺术名人馆 居廉 农家风味图轴

农家风味图轴

  • 作者
  • 收藏者
    东莞市博物馆
  • 分类
    未分类
  • 创作年代

农家风味图轴 简介

这幅画与传统花鸟画的描绘内容和审美趣味大相径庭,画面正中是一只待庖的干鸭,头部高高仰起,喙上穿孔系了绳子,显见是挂起来风干的。旁边放着烧肉、鱼、青菜、荸荠等物,自然纯朴,浑似冬日岭南厨房一角写生而成。 “闻其弟子辈言,每遇岁时佳节,必写应时品物以作赠品。如端阳写菖蒲、角黍、菱角、玉蜀泰(粟米)、荔枝等;中秋则写丹桂、菊花、鸡、鸭、月饼等;岁腊则写腊肉、腊鸭、吊钟花等;新年则写桃、梅、水仙、鲜果等;而凡门人或亲朋馈以礼物者,即就该物写生一幅回敬秀。以故咸蛋、咸鱼、火腿、烧肉等物无一不可入画。” ——-现代简又文《居廉之画学》

居廉 简介

  • 居廉
    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国画画家,二居之一。

    居廉(1828年9月22日-1904年5月5日),广东省广州府 番禺县 隔山乡(今属广州市 海珠区 )人,原籍江苏扬州宝应县,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罗湖散人。居廉是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国画画家,和其从兄居巢 并称“二居”。 居廉擅画花鸟、草虫、人物,能用指头作画。很善于博采众长,虚心吸收前人作画优点。一生创作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为 岭南画派 先驱, 高剑父、高奇峰 、陈树人 等皆为其门下。他初时学 宋光宝 和孟丽堂,后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一家。笔法工整,设色妍丽,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 没骨 画法基础上,广泛运用了撞水和撞粉法,继承、发展和完善了“居派”艺术。代表作品有《十二分春色》。 居廉所画仕女翎毛草虫花卉,设色妍丽,笔致严整,莫不精工,绘有百花百果长卷,皆钜作。大幅山水亦舒卷有气势。长揞头画,尝作二十四番花信 图。道光间,临川李芸甫(秉绶)聘孟丽堂(觐乙)、宋藕塘(光宝)来粤教授作花卉。丽堂以意笔挥洒,上追陈道复 ,藕塘设色写生,明丽妍秀。粤画遂开二派。杜洛川、邓荫泉,丽堂派也。张鼎铭、宋子熙,藕塘派也。巢廉兄弟出,初犹学藕塘,后乃自成一家,居氏花卉又开一生面矣。《绿水园读画记、寒松阁谈艺琐录、五百石洞天挥麈、头斋书画录》 弟子杨元晖,陈芬 ,李鹤年 ,陈鉴 ,伍懿庄 张纯初 ,容祖椿 ,梁鹤巢,关蕙农,高剑父 ,陈树人 等,皆享名当世。 居廉原籍为 江苏 扬州 宝应县 ,先辈来粤做官,遂落籍番禺。父亲名樟华,又名键,字少楠,为 闽清县 知县。居廉生于清朝 道光 八年(1828年)9月22日,排行第七。自幼从堂兄 居巢 学画,十岁左右时随居巢赴广西,后又随居巢成为 张敬修 的军师,因军功奖掖,赏戴花翎。其间临习过宋光宝、 华岩 、 金农 、恽寿平 、八大山人 、徐渭 等人作品。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又随其赴广西,在那里度过8年。咸丰六年(1856)春返粤,在张氏的“可园”客居10载。到47岁才返 番禺 ,筑“啸月琴馆”设帐课徒。 居廉在广西“ 环碧园 ”受教于江苏籍画家宋光宝和 孟觐乙 。宋和孟的画技均被其融汇吸收。从桂林回来后,东莞张家南方庭园特异的花草鱼虫、翎毛蜂蝶,又成了摹拟写生刻意创作的对象,并得以尽情发挥,造就成了既有坚实传统笔墨功夫,又具妙俏自然形象的艺术效能。还在没骨画中创造了撞水撞粉的表现新方法,对于同时代偏向以临仿前人为准则的画坛习气,是一种特别活脱、移风易俗的新流源。 1855年, 张敬修 因浔城失守落职,次年返回东莞老家,而“二居”也返回家乡广州。之后, 居氏兄弟 又数次应张敬修及其侄 张嘉谟 之邀同赴东莞,断断续续分别于张敬修的 可园 和张嘉谟的 道生园 客居了近十年时间,专心从事 艺术创作活动 。这段期间居廉醉心写生,画艺大进,同治 三年(1864年)张敬修在可园病卒后,居廉随兄居巢返回故里,不久开始筑建供自己作画和授徒的“ 十香园 ”(因种了 素馨 、瑞香 、夜来香 、鹰爪 、茉莉、夜合、 珠兰 、鱼子兰 、白兰 、含笑 等十种香花,故名),专心作画以卖画为生,并设馆授徒,声名日彰,桃李甚众。 他悉心培养出一批遍及两广的学生,如广西的杨元晖,福建的 陈芬 ,广东的 高剑父 、 陈树人 等。曾活跃于20世纪的伍懿庄、 张纯初 、容祖春、 关蕙农 都出自他的门庭。高(剑父)后来成了“五四”以后首倡中国画革新的先导,被称为“ 岭南画派 ”的主要创始人,技法与画风曾直接受过居廉的传授和影响。

  • 东莞市博物馆 简介

    东莞市博物馆是东莞市属唯一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二级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前身是建于1929年的东莞县博物图书馆。1994年,现有场馆在莞城新芬路科书博广场建成开放,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39平方米,展览面积3300平方米。

       作为东莞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场馆,东莞市博物馆一直担负着文物收藏与研究、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的职能,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窗口。设有办公室、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考古与研究室和金鳌洲塔管理所等6个职能部门,并负责保护和管理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鳌洲塔。  

       东莞市博物馆公众开放区包括基本陈列区、专题陈列区和临时展览区。公众开放区分三层,一层为服务台、临时展厅;二层设有专题陈列区和互动体验厅,专题陈列区定期展出馆藏文物或引进各种精品展览,互动体验厅定期向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推出互动体验活动,是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社教基地;三层为《古代东莞》基本陈列,以馆藏文物和文献史料,从文明曙光、千年古邑、面向海洋、商贸重镇、崇文重教五方面向观众讲述古代东莞的故事,再现了东莞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现有馆藏文物近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083件(套),类别丰富,特色鲜明。代表性藏品包括西汉木椁墓、南汉镇象塔(石经幢)、元代资福寺大铜钟、明代白釉贴花梅瓶、居廉居巢画作以及故宫调拨文物等。

       在东莞文化名城建设中,东莞市博物馆将在传承保护地方历史文化、推动东莞文化遗产保护、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东莞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