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本设色 观音菩萨结游戏坐于金毛犼之上,上方有一化佛结跏趺坐,施禅定印,画面四周绘有韦驮及童子等。
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 简介
绢本设色 观音菩萨结游戏坐于金毛犼之上,上方有一化佛结跏趺坐,施禅定印,画面四周绘有韦驮及童子等。
佚名(清) 简介
甘肃省博物馆 简介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新馆。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投资1.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馆舍占地108亩,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展厅18个,院内还有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等设施,整个展览大楼本着“庄重、典雅、美观、人性化”的原则设计和建设,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建筑,2006年12月26日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
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甘肃省科学教育馆;
1950年,改称为西北人民科学馆;
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
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迁入新馆;
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投资1.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投资;
2006年12月,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
甘肃省博物馆平面呈“山”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
展览大楼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其中藏品库房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是集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展览区为一体的智能化建筑。
馆藏概况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文物涵括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
馆内收藏有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2011年,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和“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文物科技保护项目获得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007年,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荣获“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1年,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再度荣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3年,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荣获“第十届(2011-2012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优秀奖。
2012年,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