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识: 1、复堂懊道人李鱓写于山左。2、 我爪任涂竹,翻飞水墨梢。不能收石绿,细写鹦哥毛。笔如骄凤舞,写出此君狂。(残)际徒 轻举,风前空激昂。复堂李鱓写于稷门最暑。3、有竹之地人不俗,向况轩窗对竹开。谁谓墨奴能倒影、一枝独上纸屏来。乾隆三年秋八月,李鱓写。 钤印:“宗杨” 白文印、“复堂” 朱文印、“宗杨” 白文印。 李鱓(1686 -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陈衍夺画王伯与 陈衍,字尹昌,号石遗,福州人,近代文学家,诗人,曾入张之洞幕。 1936年,陈衍81岁,王伯与35岁。是年,王氏闻陈氏在成都,慕其名,携所藏李鱓《墨竹图册》访陈,并请陈氏在画册题字。陈氏于 一图绫边书云: “平生最爱竹,爱松尤其次。画松佳者少,画竹尤不易。世人得其皮与骨,此画得其气与神。板桥佳者亦写真。白与吾友嘱题。八十一叟衍。”题毕,向王氏索取其中一图。王无奈,应之。陈氏又取一纸条,书“李复堂墨竹真迹。白与诗人嘱题。八十一叟衍。”意嘱王氏可将余三图改装成卷。王氏求题字而来,失一图而归。后将三图改装成卷。 两月后,齐白石应王缵绪之邀至成都。王缵绪为王伯与族兄。伯与又请白石观《墨竹图卷》,亦请题字。白石题云:“此册本纸, 白与君乞题于陈世(石)遗先生,陈先生分去一纸,惜不成册也。复堂先生笔雅墨润,殊可宝也。白与君能让人,可谓慷慨矣。丙子,齐璜记。” 岁末,白与访赵熙。赵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清末民国四川大儒,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赵氏于 卷末题诗云:“客非豪夺君豪举,持向江南一笑。不用雪山为赠品,此君请到一竿竿。 诗人素以爱松闻,野鹤曾评竹二分。 一笑戒坛潭柘外,明玕又作左阿君。” 卷末复有林思进、方旭、顾颉刚、张一麐、张大干、谢无量、黄炎培、江庸、闻宥、可澄、沈尹默、向楚、张聿光等题记,自顾集所后,诸人不复调侃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