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毛泽东
毛泽东给何香凝的信(复制品)

首页 艺术名人馆 毛泽东 毛泽东给何香凝的信(复制品)

毛泽东给何香凝的信(复制品)

毛泽东给何香凝的信(复制品) 简介

纸本

释文 香凝先生:承赠笔,承赠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承志在此甚好,大家都觉得他好,望勿挂念。十年不见先生,知比较老了些,然心则更年青,这是大家觉得的。看了柳亚子先生的题画,如见其人,便时乞为致意。像这样有骨气的旧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个拿句老话说叫做人中麟凤,只不知他现时的政治意见如何?时事渐有转机,想先生亦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须作甚大努力方能达到,敬祝健康!毛泽东上。六月二十五日。

毛泽东 简介

  •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这些抗日根据地大部分是在华北山区,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苏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 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 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毛泽东选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成果和光辉篇章 ,它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书籍之一。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简介

    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书画作品为主,亦将关注相关的美术家并对美术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组织海内外高品位的美术展览与精品典藏,通过对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教育的推广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美术界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6年3月1日动工;1997年4月建成,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馆名。

    美术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建筑风格素朴大方,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体现着现代感,更体现着何香凝先生一生的品格。其建筑设计力求体现何香凝女士一生的品格和庄重、实效、适度的原则。

    宽广的广场,与中国民俗文化村西门入口相连接,是人与人交流、活动的生活化空间,也成为该建筑的前奏曲。通过十几个宽大的花岗岩台阶和二十余米长的人行天桥,将参观者一步步引入了馆内。整个建筑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外观凹进的墙面与凸出的玻璃盒子形成强烈的对比,长长的狐形墙面上开出长方形的洞口,墙后数十株竿青翠竹随风摇曳。


    主展厅之前是一个四合院式的中庭设计,中庭的南北中轴线与人行天桥和主展厅的中轴线相吻合,使该院成为重要的过度空间。中庭三面采用大面积的木棂窗门,摒弃了繁琐的装饰,在简洁、朴素、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散发出现代感。

    室内设计充分借用外环境的优美景致,当参观者欣赏二楼的展品后,拾阶而上三楼,楼梯的正前方,通透的大玻璃将民俗村的石林借进来,宛若一幅活的山水画。

    “天井”中庭,不仅洋溢着东方庭院的逸趣,且使室内、室外互相呼应,从而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效果。公共大厅等处的屋顶使用了玻璃天棚。在天棚下,游人可见蓝天、白云,通过阳光的照射,建筑映照在地面和墙体上产生的光影,增添了室内空间的趣味性。


    美术馆建筑共三层,设有主展厅、副展厅、多功能报告厅、公教活动区、咖啡厅书吧、藏品库、文献库、图书馆、裱画室、办公室、会议室等设施。

    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它坐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毗邻驰名中外的三大文化旅游景区“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民俗文化村西门入口紧相连。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为基本宗旨,亦将关注相关的美术家并对美术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组织海内外高品位的美术展览与精品典藏,并以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传统艺术、海外华人艺术、女性艺术,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要学术工作;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外当代艺术;通过对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教育的推广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美术界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


    为艺术家和艺术观众、鉴赏家、收藏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华侨城文化旅游景区一流环境相融合。以舒适、典雅的环境氛围,鼓励人们问津艺术、座谈作品、聆听讲座、参与创作;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表达,搭建海内外美术界与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使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者之间融为一体,从真正意义上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何香凝美术馆以何香凝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为基本学术工作,拥有国内外现存数量最多和最重要的何香凝艺术作品,集中了艺术家长达六十多年创作生涯中的代表性作品及相关文献。既是何香凝艺术创作的完整体现,也是研究何香凝及相关艺术家的重要资料。

    建馆以来,何香凝美术馆作为着力推广和传播何香凝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公共艺术机构,创立了“何香凝艺术陈列”“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巡展)“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何香凝美术馆人文之声学术讲座”“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海外华人邀请展”等核心学术品牌。于2005年创立了以整合海内外当代艺术资源,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的“OCT当代艺术中心”。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何香凝美术馆已在中国艺术界、学术界和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建立了当代性、学术性兼具的知识型美术馆的形象,并在国内外产生较好的影响力。作为中央统战部的直属单位,未来工作重心应紧扣时代脉搏,聚焦艺术行业发展,借力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持续推动美术馆事业的发展。


    何香凝(1878.6.27-1972.9.1)女,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区)人。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东渡日本求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并多次拜访孙中山,决心献身民主革命,并受孙中山之托积极在留学生中进行活动。1908年8月经孙和黎仲实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数年,在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及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同时承担收发孙函件等后勤工作,并为孙领导的起义设计绘制过军旗等图案。其在东京寓所成为孙及同盟会骨干会员经常聚会的地方。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