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彭薇
蜻蜓

蜻蜓

  • 作者
  • 收藏者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 分类
    未分类
  • 创作年代

蜻蜓 简介

绘画装置 麻纸水墨

彭薇(1974-),生于成都。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为北京画院画家。2011年11月5日-12月18日,何香凝美术馆主办“脱壳—彭薇作品(2002-2011)”,策展人:冯博一、房桦,展出艺术家近十年的代表作多件。空间的概念体现在彭薇作品中的转折始于《衣钵》系列,成于《画皮》女体装置系列,新作《脱壳》系列竟将图绘的场景置放于实际空间(绢鞋)的内里。艺术家对传统水墨艺术钟情和成熟的技艺,使她能按特定的图式内容生发更为丰富的变化,她将古典绘画的种种局部移植到非平面的方式也是一种自然的演变。

彭薇 简介

  • 彭薇,女,1974年生于成都。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其美术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2000年到2006年任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编辑2006年至今为北京画院画家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香港艺术博物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等机构永久收藏女性对衣服和鞋子有着天生的热爱和欣赏。彭薇画这些鞋子衣服,最初是惊叹于它本身的美,而后惊喜于以传统的中国纸、颜料和毛笔将其展现出来的文化蕴涵。有人把彭薇的画喻作她自已的“私房画”,因为这些宣纸上的女鞋与服饰,象是古代某位大家闺秀或富家妇孺所有。尽管绣印着钟鸣鼎食、恣意耽乐的富贵景象,但是,生命如烟,而今一切复归于黯然,空留一纸繁华。读彭薇的画,似能体味到一种隐隐的追念。展览:2003年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刘建华,彭薇联展” 万玉堂,纽约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国家博物馆,北京&星海会展中心,大连全国花鸟画大展, 兰州2004年新形态第七回,彭薇,林蓝画展, 广东美术馆, 广州锦绣—彭薇画展, 万玉堂, 香港第十届亚洲艺术展,福冈亚洲美术馆,横滨 日本新写意水墨画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新写意水墨6人展 艺溯廊,新加坡传承与开拓—生于70年代国画家展,炎黄艺术馆,北京2005年景观: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今日美术馆, 北京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画妆”: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大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2006年PURITY AND INNOCENCE ,NEUHOFF GALLERY,纽约“朱伟,徐累,彭薇画展”,北京季节画廊,北京2007年“云裳”彭薇画展,万玉堂画廊,香港2008年“潜活—公寓日志”, 大未来画廊, 北京“水墨新境:中国当代水墨展”,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 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 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水色”当代水墨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09年“四门阵——今派传承当代水墨主题展”今日美术馆, 北京“画皮——彭薇个展” 阿特塞蒂画廊 北京欧罗巴利亚艺术节"镜花水月——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 欧洲当代艺术中心(火电厂艺术中心) 比利时,布鲁塞尔“水墨当下---2009新水墨艺术大展” 上海 多伦美术馆“勿忘我”彭薇作品橱窗展——VOGUE 50周年全球盛典活动 银泰中心 北京彭薇绘画装置作品展” 瑜舍 OPPOSITE HOUSE 北京展览:       2014  遥远的信件——彭薇个展, 巴塞尔艺术展览—方由美术, 香港       2014  水墨——中国当代水墨展2, S2 Gallery, 纽约       2014 新水活墨——当代水墨联展, 香港海事博物馆, 香港       2013  遥远的信件——彭薇个展, 耿画廊, 台北       2013  水墨——中国当代水墨展, 纽约索斯比, 纽约       2013 破茧: 当代中国女性艺术, Bowdoin大学博物馆, 布伦斯威克       2013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3 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关山月美术馆, 深圳       2013 一种生存实在属性的叙事——中国当代艺术展,尔根美术馆,丹麦       2012 屋漏痕——形式的承载展, 浙江美术馆, 杭州       2012 时尚之巅——首届当代女性艺术邀请展, 悦美术馆, 北京       2012 心图手绘——关于风景, 北京空间, 北京       2012  记忆的穿越——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开馆展, 金鸡湖美术馆, 苏州       2012 再水墨:2000-2010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 湖北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武汉、北京       2011  脱壳——彭薇作品(2002-2011), 何香凝美术馆, 深圳       2011  山水——中国当代艺术展, 卢塞恩美术馆, 瑞士       2011 倒影——中国当代艺术展, Edgar Frei Private Gallery, 伯尔尼       2011 成都双年展主题展「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 音乐公园, 成都       2010  身与衣——彭薇个展, 耿画廊, 台北1974 Born in Chengdu, China, now lives and works in Beijing
    1997 BFA, Oriental Culture and Art Department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2000 MFA, Aesthetics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Publications
    2002 Peng Wei's Painting China Pictorial Publishing House
    2003 Splendor in Ink and Wash Sichuan People's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7 Cloud Robe Plum Blossoms Gallery, Hong Kong
    2008 Peng Wei Artside Gallery, Beijing & Seoul
    2010 Peng Wei Tina Keng Gallery, Taipei
    2013 Letters from a Distance Tina Keng Gallery, Taipei
    2014 Letters from a Distance Ora-Ora Gallery, Hong Kong

  •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简介

    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书画作品为主,亦将关注相关的美术家并对美术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组织海内外高品位的美术展览与精品典藏,通过对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教育的推广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美术界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6年3月1日动工;1997年4月建成,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馆名。

    美术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建筑风格素朴大方,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体现着现代感,更体现着何香凝先生一生的品格。其建筑设计力求体现何香凝女士一生的品格和庄重、实效、适度的原则。

    宽广的广场,与中国民俗文化村西门入口相连接,是人与人交流、活动的生活化空间,也成为该建筑的前奏曲。通过十几个宽大的花岗岩台阶和二十余米长的人行天桥,将参观者一步步引入了馆内。整个建筑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外观凹进的墙面与凸出的玻璃盒子形成强烈的对比,长长的狐形墙面上开出长方形的洞口,墙后数十株竿青翠竹随风摇曳。


    主展厅之前是一个四合院式的中庭设计,中庭的南北中轴线与人行天桥和主展厅的中轴线相吻合,使该院成为重要的过度空间。中庭三面采用大面积的木棂窗门,摒弃了繁琐的装饰,在简洁、朴素、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散发出现代感。

    室内设计充分借用外环境的优美景致,当参观者欣赏二楼的展品后,拾阶而上三楼,楼梯的正前方,通透的大玻璃将民俗村的石林借进来,宛若一幅活的山水画。

    “天井”中庭,不仅洋溢着东方庭院的逸趣,且使室内、室外互相呼应,从而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效果。公共大厅等处的屋顶使用了玻璃天棚。在天棚下,游人可见蓝天、白云,通过阳光的照射,建筑映照在地面和墙体上产生的光影,增添了室内空间的趣味性。


    美术馆建筑共三层,设有主展厅、副展厅、多功能报告厅、公教活动区、咖啡厅书吧、藏品库、文献库、图书馆、裱画室、办公室、会议室等设施。

    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它坐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毗邻驰名中外的三大文化旅游景区“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民俗文化村西门入口紧相连。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为基本宗旨,亦将关注相关的美术家并对美术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组织海内外高品位的美术展览与精品典藏,并以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传统艺术、海外华人艺术、女性艺术,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要学术工作;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外当代艺术;通过对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教育的推广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美术界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


    为艺术家和艺术观众、鉴赏家、收藏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华侨城文化旅游景区一流环境相融合。以舒适、典雅的环境氛围,鼓励人们问津艺术、座谈作品、聆听讲座、参与创作;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表达,搭建海内外美术界与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使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者之间融为一体,从真正意义上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何香凝美术馆以何香凝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为基本学术工作,拥有国内外现存数量最多和最重要的何香凝艺术作品,集中了艺术家长达六十多年创作生涯中的代表性作品及相关文献。既是何香凝艺术创作的完整体现,也是研究何香凝及相关艺术家的重要资料。

    建馆以来,何香凝美术馆作为着力推广和传播何香凝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公共艺术机构,创立了“何香凝艺术陈列”“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巡展)“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何香凝美术馆人文之声学术讲座”“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海外华人邀请展”等核心学术品牌。于2005年创立了以整合海内外当代艺术资源,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的“OCT当代艺术中心”。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何香凝美术馆已在中国艺术界、学术界和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建立了当代性、学术性兼具的知识型美术馆的形象,并在国内外产生较好的影响力。作为中央统战部的直属单位,未来工作重心应紧扣时代脉搏,聚焦艺术行业发展,借力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持续推动美术馆事业的发展。


    何香凝(1878.6.27-1972.9.1)女,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区)人。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东渡日本求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并多次拜访孙中山,决心献身民主革命,并受孙中山之托积极在留学生中进行活动。1908年8月经孙和黎仲实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数年,在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及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同时承担收发孙函件等后勤工作,并为孙领导的起义设计绘制过军旗等图案。其在东京寓所成为孙及同盟会骨干会员经常聚会的地方。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