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好,欢迎来到同样

钟曦
漂移

漂移

漂移 简介

丝网版画

钟曦(1963-),生于江西宜春。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1990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99年5月7日-13日,何香凝美术馆与深圳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日版画交流展”,展出中日版画作品96件。

钟曦 简介


  • 1963年10月生于江西。现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兼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深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杂志副主编,“鲁迅版画奖”获得者。主要获奖:作品《净地》)获“第19届全国版画展”中国美术奖提名(杭州·2011)作品《落差系列》获广东美术50年经典作品奖(广州·2007)作品《基》获“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贵阳·2005)作品《远古与未来》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广东·2004)作品《年代》获“第八届全国‘三版’展”优秀奖(重庆·2003)作品《透光》获“第七届全国‘三版’展”优秀奖(武汉·2001)作品《落差系列》获“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金奖(广州·2000)作品《错位》获“首届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铜奖(青岛·2000)作品《失落的羽毛》获“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铜奖(深圳·1994)作品《晨梦》获“首届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西·1992)个人专集:《画家画语·追逐理念》(辽宁美术出版社)《图式与背景·再现精神》(岭南美术出版社)《图像记录》(江西美术出版社)《钟曦版画作品集》(文艺出版社)《异想的空间·钟曦绘画》(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视域之外·钟曦绘画》(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钟曦》(湖南美术出版社)主要收藏: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净地》山东美术馆、青岛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加拿大北美永新能源、美国安利、贵阳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年表:2015年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中国版画艺术博物馆(2015.03.13-04.20);异象——钟曦绘画艺术展,候宝斋文化传媒集团美术馆(2015.04.24-06.10);主编:《转境与位移——深圳本土当代艺术家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07);美国西部自驾游(2015.08.12-26);聘为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院“国家青苗计划”课题组专家(2015.09);生产-生长:深圳当代学院艺术邀请展,深圳罗湖美术馆(2015.10.10-28);聘为广东省高校版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5.10.30);纸上——2015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深圳罗湖美术馆(2015.11.13-);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深圳大学美术馆(2015.11.14-20);深圳学院版画作品邀请展,观澜-中国版画博物馆(2015.12.27-);深圳画院2015院展及《院展作品集》(P54-55,子夜),海天出版社(2015.12);实践的力量——第七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金陵美术馆(2015.05.16-08.16);60年代后中国著名版画家作品邀请展,北京饭店国际艺术港(2015.12.04);2014年授予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2014.04.01);第三届“湖上撷英”——中国杭州中外版画精品邀请展,杭州(2014.04.14);广州日报“钟曦抽象艺术展即将开幕”(2014.05.07SZA17);蛇口信息报“钟曦:以线条探索无限空间”(2014.05.1213版);深圳晚报“用绘画进行哲学思考”(2014.05.12B06整版;)聘为中国版画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2014.05.13);《差异与反复——钟曦抽象绘画艺术》一书出版,中国时代出版社(2014.05.14);深圳特区报“不需看懂,只需感受”(2014.05.15B01);广东当代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深圳T6艺术馆(2014.05.16-);差异与反复——钟曦抽象艺术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4.05.16-25);作品《遗痕》、《水墨》关山月美术馆收藏(2014.05.16);南方都市报“钟曦:哪怕对一根线条,心里也有很清晰的期许”(2014.05.17SA30);深圳商报“一条线画20年——钟曦抽象艺术展”(2014.05.19C01);深圳晚报“钟曦抽象艺术展开幕”(2014.05.20);广州日报“有感而做,信手拈来——钟曦抽象艺术”(2014.05.22A17);华娱卫视“钟曦艺术专访”播出(首播2014.05.25.18:00-18:30,重播:26日16:00);语言的碰撞——深圳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深圳T6鼎域文化(2014.05.24);《PRO.D设界》第06期(P173-177)“人物专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6);延展|抽象的本质——钟曦艺术展,深圳罗湖美术馆(2014.07.09-21);《中国版画》2014(上)(P22-25及封面)“专题介绍”,岭南美术出版社(2014.08);作品《消失的动力》入选“第12届全国美展”(版画),广东美术馆(2014.09.23-10.12);签约深圳画院院外画家(2014.09.26);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之宾汉姆顿大学学习(2014.09.28-2014.10.12);置换|界内界外——2014艺术邀请展,深圳大鹏艺象IDTOWN艺术区(24.10.25);作品《遗痕》(版画)、《墨舞》(水墨),关山月美术馆收藏(2014.10.29-30);作品《浮云掠过》、《旧城》参加中国版画大展,中国版画艺术博物馆(4012.10.25-2015.03)延缓的痕迹——当代油画风景邀请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4.10.31-11.09);变异的书写——钟曦抽象艺术展,珠海古元美术馆(2014.11.02-30);第十二届全国学院版画作品展,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2014.11-);作品《消失的动力》入选“版画100——年度精品展”,深圳画院美术馆(2014.11.28);作品《草木生》获“第12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铜奖,广东美术馆(2014.11.12-);深圳画院2014院展及《院展作品集》(P54-55,“阅荷”等2幅),海天出版社(2014.12);聚合·复兴——深圳美术家参加全国性美术展作品收藏展(两幅),深圳美术馆(2014.12.-);[艺术人物]钟曦:以小见大保持新鲜的创作感,雅昌艺术网(2014.12.24);转境与位移:深圳当代本土艺术家交流展(第三回),深圳大学美术馆(2014.12.16-);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济南;城市空间——深圳当代实力派艺术家邀请展,深圳;第二届“湖上撷英”——中国杭州中外版画精品邀请展,杭州;实践的力量——第六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金陵美术馆;深圳画院2013院展及《2013院展作品集》(P58-59,作品“冬至”等2幅),海天出版社;《第六届广东省版画展作品集》(P245,评委作品“风向”),湖南美术出版社;《当代丝网版画创作》(罗必武著)(P100-101,作品“衍生”等5幅),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作品集》(P123-124,作品“迁徙的坐标”等2幅),河北美术出版社;《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作品集》(P478,作品“净地”),山东美术出版社;《聚正——名家美术作品展作品集》(P52-55,作品“夜与昼”等4幅),深圳旭生实业;《蓄势——南山青年艺术家版画、雕塑提名展》(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界限——中国当代版画家油画作品展》(主编)(P38-55,作品“动力系列”等8幅),岭南美术出版社;《图像的叙事》(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作品《净地》,山东美术馆收藏;作品《基》、《迁徙的坐标》,河北开明画院收藏;作品《遗痕》,深圳旭升实业收藏;当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聘为中国原创版画交易平台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应邀访问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聘为关山月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2013.12.28);2012年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展,北京;《画廊》第3期(P81-83,专题介绍),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2011(下)(P65,作品“如影随形”),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2012(上)(P12,作品“动力系列”),岭南美术出版社;《侯宝斋——首届美术名家邀请展作品集》(P38-42,作品“记忆景观”等3幅),侯宝斋文化传媒;《个性图式与理性探求》(P157-163,专题介绍),岭南美术出版社;《艺术经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作品集》(P239,作品“如影随形”),天津美术出版社;《蓄势——南山青年艺术家中国画提名展作品集》(主编),嘉艺出版社;作品《冬至》,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动力系列》、《夜与昼》,私人收藏;赴宁夏西海固为期两个月的生活体验;赴北欧三国艺术考察;签约深圳画院院外艺术家(2012.09.27);2011年作品《净地》获“第19届全国版画展”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夜与昼》获“展望十年——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二等奖;作品《潮》(合作)获“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展”优秀奖;纪念木刻运动80周年中国现当代版画展,上海;向古元先生致敬——首届中国版画家提名展,珠海;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年美术作品展,北京;显像之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丝网版画展,北京;《画界》第3期(P98,作品“落差系列——远古与未来”),人民政协报社;《美术观察》第9期(P65,作品“净地”),美术观察杂志社;《蓄势——南山青年艺术家油画、水彩提名展作品集》(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亚洲现代版画专题论文集》(P266,作品“年代”),台北艺术大学关度美术馆;《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作品集》(P10,作品“净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纵横时空——中国版画年作品集》(P191,作品“冬至”),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第五届广东省版画展作品集》(P277,评委作品“有序与无序”),岭南美术出版社;《首届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版画邀请展作品集》(P143,作品“遗痕”)中国版画艺委会;《艺术现场——当代深圳的视觉图像与叙事》(陈向兵著)(抽象艺术论述),江西美术出版社;《图像中的纪念》(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作品《潮》,深圳画院收藏;作品《如影随形》,上海美术馆收藏;作品《风向》、《有序与无序》等6幅,古元美术馆收藏;2010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广州;实践的力量——第四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作品展,上海;应邀赴加拿大魁北克参加“东方风”中国当代版画家作品联展,三河城;格林伯格在中国当代艺术论坛暨“意与述:有声-无声-发声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深圳;《美术》第7期(P35,作品“冬至”),美术杂志社;《南方油画》第1辑(P14,作品“动力系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粤港澳台——两岸四地版画邀请展作品集》(P40-41,作品“冬至”等2幅),中国观澜原创版画基地;《中国版画年鉴》(P224-242,专题介绍),海天出版社;《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集》(P344,作品“冬至”),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家作品集》(P140,作品“漂移的岸”等2幅),岭南美术出版社;《广东第四届当代油画展作品集》(P255,作品“景观之六”),岭南美术出版社;《时代的镜像》(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重返的意义》(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艺术家画库——钟曦》,湖南美术出版社;作品《冬至》,中国国家画院收藏;作品《漂移的岸》、《记忆景观》,私人收藏;2009年全国“鲁迅版画奖”作品精品展,青岛;视觉绽放——当代名家经典作品品鉴展,珠海;历史的记忆与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展,深圳;南方收藏家藏品回顾展,深圳;精神维度——钟曦艺术作品展,深圳22艺术区美术馆;《南方油画》第2辑(P68-69,作品“逝去的风景”等2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艺术经典》第8期(P45,作品“流动气流之二”),深圳格沣艺术机构;《艺术深圳》(本期人物:钟曦——他那自得其乐的世界),深圳格沣艺术机构;《中国版画》第33期(P26,作品“飘移的岸”),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60年(版画)》(P190,作品“落差系列”),四川美术出版社;《中邦夏季艺术沙龙绘画作品集》(P132,作品“有黑点的倒影”等2幅),珠海中邦艺术;《盛世收藏——版画卷》(P296,专题介绍),四川美术出版社;《视域之外》(著),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批评家鲁虹撰文《探索版画创作的新途径——读钟曦的版画》;批评家鲁明军撰文《“生”“深”之辩:钟曦绘画的形式理路与公共世界》;批评家陈向兵撰文《“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作品《盛宴之二》、《点状漂移》,私人收藏;作品《下一站》、《涌》、《漂移NO.1》雅林艺术收藏;赴西藏、青海等地考察;2008年方言——版画艺术提名展,青岛;中国当代画廊艺术精品大展,深圳;和谐之美——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深圳;实践的力量——第二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过程与现场——中国当代版画家邀请展,上海;第三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广东;深圳油画家十一人作品联展,深圳;分享快乐——新媒介艺术展,深圳;第二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广州;个性飘移——钟曦绘画作品展,深圳22艺术区美术馆;感性像素——钟曦作品展,威诺里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艺术经典》5月刊(“人物专栏”推介),深圳国朗文化;《资本画廊》第4期(P194-211,作品《涌》等15幅),上海禾龙实业;《图画中的历史——第二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作品集》(P117-124,专题介绍),岭南美术出版社;《实践的力量——第二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作品集》(P140-145,作品“涌”等3幅),南京博物院;《过程与现场》(P40-46,作品“漂移的岸”等3幅),上海苏河艺术;《广东第三届当代油画艺术展作品集》(P258,作品“远去的域”),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画廊艺术精品展作品集》(作品“景观之二”等2幅),深圳格沣艺术机构;《和谐之美——全国优秀美术作品集》(主编),花城出版社;作品《迁徙的坐标》、《风的缘故》、《漂移的岸》,上海苏河艺术收藏;作品《镜中的字母》、《流动的空间之三》、《大景观》,私人收藏;作品《流动的气流之二》、《景观之四》,深圳格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收藏;再次当选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梦想南方——第一季绘画艺术展,深圳;实践的力量——第一届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南京;《画刊》第3期(P60,作品“流动的积木”),江苏美术出版社;《艺术经典》第1期(P33-34,“人物专栏”推介),深圳国朗文化;《原点——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作品集》(P17-22,专题介绍),深圳格沣艺术机构;《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作品集》(P13,作品“流动的积木”系列),广西美术出版社;《实践的力量——中国当代版画文献展作品集》(P170,专题介绍),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个性图式的背后——当代中青年版画家透析》(P92-121,专题介绍),岭南美术出版社;《人文广东——馆藏20世纪以来广东美术作品选集》(P367,作品“落成系列—远古与未来”),广东教育出版社;作品《灰色的天空》,安利日用品(香港)有限公司收藏;作品《落差系列——远古与未来》,哈药六厂收藏;赴欧洲多国艺术考察;当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作品《落差系列——远古与未来》获“广东省美协50年经典作品”提名奖;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暨学院版画家论坛,深圳;半岛版画邀请展——中国版画回顾与前瞻,上海;《中国现代版画藏品集》(P300-315,作品“衍生系列”等15幅),中国华侨出版社;《超越与裂变——20世纪中国版画评论》(齐凤阁著)(P272,作品评述),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年鉴》(P316,作品“灰色的天空”),海天出版社;作品《移动的积木之四》,关山月美术馆收藏;作品《近距离》、《生命系列——繁衍》,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夏季的风》等15幅,加拿大北美永新能源有限公司收藏;担任《中国版画》杂志副主编;2005年作品《基》获“广东版画展”版画奖;作品《基》获“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奖;中国当代丝网版画回顾展,广州;《中国版画》第26期(P38,作品“基”),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丝网版画回顾与前瞻》(P57-62,作品专题介绍),岭南美术出版社;《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集》(P45,作品“基”),贵州人民出版社;《异想的空间——钟曦绘画》(著),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作品《年代》,深圳画院收藏;作品《基》,贵阳美术馆收藏;作品《下一站》、《钟声》,私人收藏;当选首任深圳市南山区美术家协会主席;2004年作品《远古与未来》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全国版画教学年会版画作品展,北京;第二届中国丝网版画展,天津;中国百年版画精品展,澳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成都;当代中国十人版画家作品联展,苏格兰伯恩赛德画廊;美术文献——中国青年版画家邀请展,武汉;《第八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作品集》(作品“年代”),重庆出版社;作品《近距离》,深圳美术馆收藏;作品《落差系列——远古与未来》,私人收藏;2003年作品《年代》获“第八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作品展”优秀奖;乡土情结与都市空间——深圳版画家联展,深圳;自由呼吸——当代艺术家邀请展,上海;钟曦版画艺术展,香港教育学院艺术馆;《美术文献》第28辑(“艺术家档案”专题介绍),湖北美术出版社;《图像记录》(著),江西美术出版社;作品《飘移》,何香凝美术馆收藏;作品《生命系列》,香港教育学院收藏;2002年走进当代——中国青年版画家八人展,深圳;中日国际版画作品展——学术展,西安;再现精神本质——钟曦木刻艺术,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中国版画》第19期(论文“关于丝网版画特性的再认识”),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状态》第1期(“艺术家栏目”专题介绍),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中国画坛》(P2002.5.18,第四版,“水墨作品”专题),中国画坛报社;《中国当代艺术》(P500,作品“时空系列”等2幅),中国工人出版社;《重叠肌理》(杨劲松著)(P22,作品“涌”),河北美术出版社;《图式与背景——再现精神》(著),岭南美术出版社;作品《裂变》,关山月美术馆收藏;作品《失落的羽毛》,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木刻现场》,新加坡实验戏剧中心收藏;晋升为教授;2001年作品《夏季的风》获“第七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优秀奖;当代青年版画家10人提名巡回展,北京首站;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北京;深圳抽象——深圳艺术家十人联展,深圳;一次聚会——广东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广州;《美术》第1期(P18,作品“落差系列——远古与未来”),美术杂志社;《1979-1999中国当代美术图鉴(版画)》(担任艺术主持),湖北教育出版社;《深圳抽象》(P37,作品“家谱——元”等6幅),深圳美术馆;《钟曦版画作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作品《夏季的风》,中国美术馆收藏;2000年作品《落差系列——远古与未来》获“第十五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金奖;作品《错位》获“首届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铜奖;第五届全国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作品展,南宁;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重庆;《艺术探索》(P76,论文“对版画制作中偶然形的把控”),广西艺术学院学报;《中国版画》15期(P63,作品“夏季的风”),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版画》16期(P13,作品“远古与未来”),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五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版画年会作品集》(P149,作品“涌”),广西美术出版社;《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作品集》(P48,作品“错位”),山东美术出版社;《画家画语——追逐理念》(著),辽宁美术出版社;作品《落差系列——远古与未来》,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错位》,青岛美术馆收藏;担任《中国版画》杂志编委;1999年荣获“1979-1999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中日十人版画作品交流展,深圳;《艺术家》(丛集)第三辑(P20-29,“焦点人物”专题),广州出版社;《北方美术》第1期(作品“涌”),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文艺研究》第5期(P144,作品“裂痕”),文艺研究杂志社;《美术》第12期(P53,作品“生命系列——繁衍”),美术杂志社;《1979-1999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集》(P259,作品“漂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素描新概念》(合著)(P84-105,“素描作品”专题),辽宁美术出版社;批评家马钦忠撰文《钟曦版画探索的意义和特点》;作品《漂移NO.2》,青岛美术馆收藏;作品《裂变》,何香凝美术馆收藏;当选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8年钟曦画展,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美苑》第2期(P42-43,专题介绍),鲁迅美术学院学报;《中国版画》第13期(作品“速力”系列及评论),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观察》第2期(“本期名家”栏目介绍),美术观察杂志社;《美术观察》第10期(论文:关于版画“维度”与“速力”系列的思考),美术观察杂志社;《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作品集》(P235,作品“钟声”),南京大学出版社;《名家素描艺术》(合著)(P174-183,“素描作品”专题),辽宁美术出版社;美术理论家齐凤阁、周绍斌撰文《追逐理念——读钟曦的版画》;批评家易英撰文《再现精神的本质——读钟曦版画作品》;赴西欧八国艺术考察;1996年第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南京;《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作品集》(P51,作品“失落的羽毛”),联华出版社;1995年台湾雅林水彩画艺术联展,台北;《中国版画》第7期(作品“失落的羽毛”),人民美术出版社;调入深圳教育学院,同年转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1994年作品《失落的羽毛》获“第12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铜奖;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作品《失落的羽毛》,深圳美术馆收藏;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3年中国版画版种大展暨第五届全国“三版”展,西安;93香港中国水彩画大展,香港;钟曦绘画艺术展,日本神奈川;《美术》第11期(作品“晚韵”),美术杂志社;《现代书法》第2期(P21,作品“无题”),广西美术出版社;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作品《晨梦》获“首届江西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新人新作展,北京;第二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徐州;《艺术审美简论》(合著),江西美术出版社;1991年作品《生命之源》获“美国加州首届国际小版画展”创作奖;第四届全国“三版”作品展,西安;中国当代书法作品展,深圳;海峡两岸现代水墨艺术大展,台北;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南京;《书法研究》第4期(P63,书法作品评述),上海书画出版社;作品《生命之源》,加州纳帕艺术中心收藏;1990年全国青年版画作品大展,上海;第三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北京;第十六回国际版画双年展,日本;《美术》第10期(封底,作品“友谊和平”),美术杂志社;1989年大陆青年版画家作品展,台北;第四届亚洲美术作品展,孟加拉;中国当代版画作品展,维也纳;钟曦绘画作品汇报展,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展厅。
  •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简介

    何香凝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研究何香凝书画作品为主,亦将关注相关的美术家并对美术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组织海内外高品位的美术展览与精品典藏,通过对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教育的推广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美术界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6年3月1日动工;1997年4月建成,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馆名。

    美术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建筑风格素朴大方,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体现着现代感,更体现着何香凝先生一生的品格。其建筑设计力求体现何香凝女士一生的品格和庄重、实效、适度的原则。

    宽广的广场,与中国民俗文化村西门入口相连接,是人与人交流、活动的生活化空间,也成为该建筑的前奏曲。通过十几个宽大的花岗岩台阶和二十余米长的人行天桥,将参观者一步步引入了馆内。整个建筑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外观凹进的墙面与凸出的玻璃盒子形成强烈的对比,长长的狐形墙面上开出长方形的洞口,墙后数十株竿青翠竹随风摇曳。


    主展厅之前是一个四合院式的中庭设计,中庭的南北中轴线与人行天桥和主展厅的中轴线相吻合,使该院成为重要的过度空间。中庭三面采用大面积的木棂窗门,摒弃了繁琐的装饰,在简洁、朴素、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散发出现代感。

    室内设计充分借用外环境的优美景致,当参观者欣赏二楼的展品后,拾阶而上三楼,楼梯的正前方,通透的大玻璃将民俗村的石林借进来,宛若一幅活的山水画。

    “天井”中庭,不仅洋溢着东方庭院的逸趣,且使室内、室外互相呼应,从而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效果。公共大厅等处的屋顶使用了玻璃天棚。在天棚下,游人可见蓝天、白云,通过阳光的照射,建筑映照在地面和墙体上产生的光影,增添了室内空间的趣味性。


    美术馆建筑共三层,设有主展厅、副展厅、多功能报告厅、公教活动区、咖啡厅书吧、藏品库、文献库、图书馆、裱画室、办公室、会议室等设施。

    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也是继中国美术馆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现代博物馆。它坐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毗邻驰名中外的三大文化旅游景区“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民俗文化村西门入口紧相连。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为基本宗旨,亦将关注相关的美术家并对美术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组织海内外高品位的美术展览与精品典藏,并以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传统艺术、海外华人艺术、女性艺术,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要学术工作;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外当代艺术;通过对现代美术的学术研究及美术教育的推广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我国美术界与海外的文化艺术交流。


    为艺术家和艺术观众、鉴赏家、收藏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华侨城文化旅游景区一流环境相融合。以舒适、典雅的环境氛围,鼓励人们问津艺术、座谈作品、聆听讲座、参与创作;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表达,搭建海内外美术界与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使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者之间融为一体,从真正意义上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何香凝美术馆以何香凝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为基本学术工作,拥有国内外现存数量最多和最重要的何香凝艺术作品,集中了艺术家长达六十多年创作生涯中的代表性作品及相关文献。既是何香凝艺术创作的完整体现,也是研究何香凝及相关艺术家的重要资料。

    建馆以来,何香凝美术馆作为着力推广和传播何香凝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公共艺术机构,创立了“何香凝艺术陈列”“何香凝艺术精品展”(巡展)“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何香凝美术馆人文之声学术讲座”“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海外华人邀请展”等核心学术品牌。于2005年创立了以整合海内外当代艺术资源,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的“OCT当代艺术中心”。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何香凝美术馆已在中国艺术界、学术界和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建立了当代性、学术性兼具的知识型美术馆的形象,并在国内外产生较好的影响力。作为中央统战部的直属单位,未来工作重心应紧扣时代脉搏,聚焦艺术行业发展,借力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持续推动美术馆事业的发展。


    何香凝(1878.6.27-1972.9.1)女,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区)人。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东渡日本求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并多次拜访孙中山,决心献身民主革命,并受孙中山之托积极在留学生中进行活动。1908年8月经孙和黎仲实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数年,在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及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同时承担收发孙函件等后勤工作,并为孙领导的起义设计绘制过军旗等图案。其在东京寓所成为孙及同盟会骨干会员经常聚会的地方。

    展开

    相关作品推荐

    艺术名人馆

    • 书法
    • 油画
    • 国画
    首次使用需要【激活码】激活账号
    该企业微信为自动发码
    扫码免费自动获取激活码
    今日剩余2次/共3次
    扫码下载App,免费提升每日下载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