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尺寸:
纸本 立轴 设色 149.3x65.9 厘米
简要介绍:
唐寅(1470-1524)是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年少时,即以文采名闻乡里,弘治十一年(1498),复高中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他作画起初师法周臣(约1460-1535后),后又广学宋、元名家,能将南宋院体画精谨秀丽的画法,与元人清隽淡雅的笔墨融为一炉,而形成自家面貌,以致被后人尊为「明四大家」之一。本幅题材,取自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崔涯乞诗的故事。画中的李端端,手持一朵白牡丹,亭亭玉立于屏风前方。崔涯则坐在榻上,神情相当专注,仿佛正要为美人构思佳句。崔涯有诗赠李端端,诗中「一朵能行白牡丹」之句,对照此图中的仕女,极称契合。 幅中人物及屏风,落笔俱极工致,惟配景树石及款书部分,线条较为纵放,与唐寅四十七岁作的「山路松声」(1516)相当接近,故推测可能是同年或者稍早的作品。(刘芳如)
本幅题材,取自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崔涯乞诗故实。画李端端,手持白牡丹,亭亭立于屏风前。崔涯坐榻上,神情专注,仿佛正欲为美人构思佳句。崔涯诗云:「一朵能行白牡丹」,与此图同看,极称契合。 幅中人物及屏风,落笔俱工致,惟配景树石及款书部分,线条较为纵放,与「山路松声」(一五一六)接近,推测可能为同年或稍早的作品,时唐寅约四十七岁。
唐寅(西元一四七0-一五二三年),吴人(今江苏苏州)。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赋性疏朗,狂逸不羁。弘治戊午举南京解元,画师周臣而远过之。为明四大家之一。唐崔崖、张祐,均以诗名扬州。每题诗娼肆,受其誉者则车马盈门。妓女李端端往求之,获一诗,有「扬州近日无双价,一朵能行白牡丹」之句,于是宾客咸臻其门。此图殆即绘李端端往崔崖,或张祐处乞书故事。
唐寅(西元一四七○-一五二三年),字伯虎,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弘治戊午年得中南京解元,作画初受杜菫、周臣影响,后又广学宋、元名家,形成自家面貌,被后人尊为明四大家之一。本幅题材,取自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崔涯乞诗的故事。画中美人,手持白牡丹,亭亭立于屏风前。崔涯坐榻上,神情专注,仿佛正要为她构思佳句。崔涯诗中有「一朵能行白牡丹」之句,恰似此图的写照。
款识题跋:
款识:唐寅行书款: 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花月扬州金满市。佳人价反属穷酸。唐寅。
钤印:
作者印:印记:唐伯虎、六如居士
收藏印: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