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画心40.5×68cm;尾跋40.5×690cm
材质:设色绢本
形制:手卷
题识
题识:石谷先生还山图。戊寅花朝前一日,广陵禹之鼎敬绘。
钤印:禹之鼎、慎斋
题跋:依次有张英、王士禛、王鸿绪、陈元龙、张豫章、王掞、姜宸英、韩菼、查昇、张榕端、钱曾、侯开国、孙晹、高不骞 、胡直方(2次)、周永年、吴暻、孙杨光、王丹林、许徹、宋至、唐孙华、王撰、王抃、汪楩、殷誉庆、曾倬、钱良择、归鸿、张尚瑗、陈逢午、杜诏、魏为圻、禹之鼎、李必恒、蔡方炳、黄玢、归焕、柯煜、吴士玉、冯景、张远、徐阳、凌竹、曹三才共45人题跋。
签条:禹上吉写《石谷还山图》,濠叟杨沂孙书签。
钤印:子与
鉴藏印:江阴陈式金寄舫鉴藏、寄舫、适园、寄舫
著录
著录:
1.《清晖赠言》(卷五)P1-P20,清康熙53年(1714)刻本,徐永轩辑(上海图书馆藏善本)。
2.《四库全书》(文端集卷三十三)P16,(清)张英撰。
3.《笃素堂诗集》(卷四)P14,(清)张英撰,清康熙刻本。
4.《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九),(清)王士禛撰,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5.《带经堂集》(卷五十九蚕尾续诗五)P8,(清)王士禛撰,康熙五十年(1711)程哲七略书堂刻本。
6.《横云山人集》(卷十八)P15,(清)王鴻绪撰,清康熙刻增修本。
7.《爱日堂诗卷》(卷十一,环召集五)P1,(清)陈元龙撰,乾隆元年刻本。
8.《西斋集》(卷第十一)P6,(清)吴暻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盐山刘氏皕印斋校刻本。
9.《纬萧草堂诗》(卷三)P29,(清)宋至著,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
10.《遂初堂集》(诗集卷十六)P36,(清)潘耒撰,清康熙刻本。
11.《江左十五子诗选》(卷十)P511,(清)宋荦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本(李必恒诗跋)。
12.《江左十五子诗选》(卷八)P5,(清)宋荦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本(吴士玉诗跋)。
13.《樗巢诗选》(卷五),p3,(清)李必恒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
14.《前尘梦影录》(下)P13,(清)徐康撰,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
15.《清晖赠言》(卷五)P1-P13,清宣统3年(1911)刻本。
16.《适园自娱草》P12,陈式金辑,民国三年(1914)刻本。
17.《常昭合志稿卷》(第三十二)P11,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
18. 吴大澂题《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跋,1891年。
19. 翁同龢题《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跋,1901年。
20. 邵松年题《吴墨井画王石谷小影留耕图卷》跋,1901年。
21.《清初六大画家—王石谷》P17,温肇桐编,世界书局印行,1945年6月。
22.《禹之鼎年谱》,见《朵云》3集P212,胡艺辑,1982年5月。
23.《江阴历史》P31,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年。
24.《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 上》P366,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25.《中国题画诗大观》P724,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
26.《虞山》P110,古吴轩出版社 , 2001年。
27.《常熟文史》第25辑,P197,常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8.《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P1021,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年。
29.《中国美术家辞典》P229,远方出版社 , 2006年。
30.《王士禛全集》-蚕尾续诗集P1295,(清)王士禛撰,齐鲁书社,2007年。
31.《一代画圣-王石谷纪念馆》P99,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
32.《王石谷年谱》P106,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33.《古画观止-中国古代人物画鉴赏》P167,湖北美术出版社 , 2010年。
34.《中国古代宫廷画院考略》P187,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年。
35.《词学图录》 第4册,P1299,黄山书社,2011年。
36.《中国名画家全集 古代卷 王翬 上》P22,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
37.《张英全书·下》P205,安徽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38.《北京画院藏人物画精品集》P352,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
39.《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集·张伯驹、潘素卷 中》P328,文津出版社,2015年。
40.《故宫博物院十年论文选2005-2014》P1403,故宫出版社,2015年。
41.《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王石谷》P183-196,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42.《明清人物肖像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59,故宫出版社 , 2015年。
43.《中国美术-图文珍藏版》P250,汕头大学出版社 , 2016年。
44.《张英年谱》P241,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
45.《问津文库·津沽文化研究集刊 王南村年谱》P283,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年。
46.《清代博古画研究》P66,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年。
47.《宜昌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书画卷》P52,文物出版社,2019年。
48.《幽居与雅集》P64,浙江博物馆编,杭州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49.《清画家诗史》(乙上),(清)李𣿰之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王撰诗跋
50.《清画家诗史》(乙下),(清)李𣿰之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黄玢诗跋
51.《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隋唐五代卷》P155,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年。
52.《陈文简公遗文》,(清)陈元龙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23年。
作品描述
骑牛還山天下知 石谷真容缘幸识
——禹之鼎《王石谷骑牛还山图》
名动京师 倦鸟南还
康熙二十九年(1690),王翚[1]应宋骏业[2]之邀北上京师,后成为大型宫廷绘画工程——《康熙帝南巡图》卷的主绘者,于1695年完成了十二卷的鸿篇巨制,名动京师。在京师滞留三年后,王翚并未继续在宫廷效力,而是选择南返。南返前,他特意邀请与他合作多次、以写真闻名的禹之鼎[3]为自己绘制肖像,且广求聚于京城的名宦佳士在画卷之后题写诗文。作品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花朝前一日完成,名《王石谷骑牛还山图》(以下简称《还山图》)。
王翚南返,可谓当时京城文化界的重大“事件”:康熙朝最富盛名的肖像画家禹之鼎为其画《还山图》,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领衔题诗,王士禛、王掞、韩菼、王鸿绪、陈元龙、查昇、吴暻、姜宸英、宋至等纷纷题诗送别,堪为画坛盛事。《清晖赠言》卷五收录古近体诗126首(附诗馀二首),尽是众人为《还山图》题赠之作。
彼时,随着康熙亲政后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文治政策,文士群体从纷乱的政局之中逐渐平稳下来,商品经济的复兴繁荣促使画像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题像愈来愈多地成为文士之间交往的媒介。“绘图以征诗”,在清初蔚为风尚,早已成为文人之间附庸风雅、吟诗聚会的常备项目。这一时期的名士画像,卷后常常有近百首题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像主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交游圈,也有借此巩固、拓展个人文坛地位与声望的目的。《还山图》的绘像与题咏,便是这一流行文化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