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青回!清华这个校庆让古人都来祝贺了(上)
发布时间:2021-10-04
浏览:6077

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时间:4月20日-10月20日📍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四层10号展厅
202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并且在部分私人藏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古代精品绘画为基础,联合举办“水木湛清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自然”展览,为校庆献礼。“水木湛清华”,典出东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它既道出“清华”之所得名,也是对本次展览主题的诗意揭示。“水木湛清华”可以视为这一时期的人们“自然观”转变的分水岭,标志着古人的视野从宏大玄远的自然之思,转向了具体切近的自然之美,将哲理的“自然”,演化于人生之中,最终过上“体道”的人生,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尽管古代生活中的亭台楼阁、车马舟楫已成历史记忆,然而青山白云、虫鸣鸟啭犹在,我们无从窥探古人的生活,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面对宇宙的永恒,面对生生不息的万物,我们仍能与古人心意相通,发出同样的惊叹,这些图画中显现的“自然”,将持续触发现代人对人与宇宙关系的终极思索。
展览目录
1. 《清华励品》 嘉庆帝书 清2. 《兰亭修禊图》 李公麟(传) 宋画片/绢本设色3. 《仿米云山图》 朱德润 元 画片/绢本水墨4. 《桐荫濯足图》 沈周 明 立轴/绢本设色5. 《溪山无尽图卷》 赵左 明 手卷/纸本设色6. 《松荫琴阮图》 仇英 明 立轴/绢本设色7. 《松荫论道》 陈洪绶 明 立轴/纸本设色8. 《群仙图》 谢彬 清 立轴/绢本设色9. 《桃源渔隐》 蓝孟 明 立轴/绢本设色10. 《黄山图册》 沈宗敬 清 册页(8开)/纸本设色11. 《楼阁高逸图》 佚名 明 立轴/绢本设色12. 《青绿山水》 陈卓 清 立轴/绢本设色13. 《楼阁仙人图》 蒋锦 清 立轴/纸本设色14. 《水榭清话》 张彦 明 立轴/纸本设色15. 《山水卷》 董其昌 纸本设色16. 《秋江待渡图》 张宏 明 立轴/纸本设色17. 《松岗亭子图》 八大山人 清 立轴/纸本水墨18. 《山居图》 罗牧 清 立轴/纸本水墨19. 《湘潭云暮图》 文伯仁 明 立轴/纸本设色20. 《江干秋色图轴》 谢时臣 明 立轴/绢本设色21. 《具区林屋》 宋旭 明 立轴/纸本水墨22. 《房山云居寺》 邹一桂 清 立轴/纸本水墨23. 《松风鼓琴》 萧云从 清 立轴/纸本水墨24. 《山水》 梅庚 清25. 《山水册》 王士 清 册页(8开)/纸本水墨、设色26. 《秋山行旅》 袁耀 清 立轴/纸本水墨27. 《祷祝图》 佚名 宋 立轴/纸本水墨
展品详情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人(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任南康县尉、泗州录事参军、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御史台主簿等职,官至朝奉郎。画作无名款,因年代久远,印章漫漶不清,经复原,现存可辨印有南宋内府“绍兴”连珠印、元文宗“天历之宝”朱文印,以及“龙眠居士”朱文印-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作或与北宋著名文人画家李公麟相关。
朱德润(1294-1365),字泽民,号睢阳山人,又号峕杰,归德府(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曾任国史院编修、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等职。朱德润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曾深得元初赵孟頫、高克恭等画坛领袖提携。高克恭是元初著名的以学二米而著名的画家,如果说朱德润的画像高克恭的话,也就是说学米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此画全然不同于朱德润成熟后的画风,或为朱德润在1314年前后的临米之作。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他每画一画,落笔点苔,绝不苟且。他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又加自己的创造,更参以二米的笔趣,善用粗笔,圆润挺劲,厚重凝炼。出入于宋元名家,创作态度极为慎重。
赵左,生卒年不详,明万历天启间人,字文度,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画山水,师从宋旭,宗董源一派而兼得黄、倪之意,并擅云山墨戏,有似米(芾)非米之妙,为“苏松派”开创者。与董其昌关系密切,二人为翰墨挚友,赵左为董代笔。
仇英(约1502-约1552),字实父、实甫,号十洲,原籍太仓(今属江苏),后移居苏州。少时曾为漆工,移居苏州后,结识文徽明,并拜周臣为师习画,曾被收藏家项元汴邀至家中,客居作画,因得以获观项氏家藏宋元名画,画技精进。擅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水墨、设色皆能。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结合画面中的灵芝、珊瑚、蟠桃、菊花等,可知此图当与重阳节或祝寿有关。画面由一株苍柏撑起,树下两位文士和侍者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倒骑驴的张果老,与陈洪绶所代表的晚明狂士精神一致。画面背景中年老的侍者面部皱纹造型夸张,彰显出陈洪绶独特的艺术风格。
谢彬(1602-1681),字文侯,号仙臞,浙江上虞人,后随其父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师从曾鲸,得其真传,为波臣派重要画家之一。谢彬工写真,长于“墨骨”法,亦间作山水,取法元四家,尤得吴镇意趣,笔墨苍浑。
蓝孟(活动于明末清初),字次公、亦舆,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画家蓝瑛之子,作画受其父熏陶,能承其家法,是“武林派”重要画家之一。善画山水,取法宋元诸家,尤得倪瓒、王蒙疏秀之意。
沈宗敬(1669-1735),字恪庭、南季、号狮峰、狮峰道人、卧虚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沈荃之子。此册乃沈宗敬于康熙丁丑年(1697)三月与友人白翁游黄山归来后,参考前人古本,采择前人诗句所作。
陈卓(1634-?),字中立,北京人,家金陵(今南京),清代画家。善画青绿山水,精密工细,喜仿张僧繇没骨笔法,与刘度风格相近。花卉、人物均极擅长。康熙八年(1669)尝与胡节等会周亮工宴。与吴远度、樊会公、邹方鲁、蔡霖苍、李又李、武忠伯、高蔚生齐名,周亮工品题为金陵八大家。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进士,泰昌元年(1620),授太常少卿,天启 五年(1625),赴南京任礼部尚书。崇祯九年( 1636 )去世,道号“文敏""。董其昌工书画,精鉴赏,引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被尊为“松江派”的泰斗,是晚明画坛的领袖,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书旨》。
朱耷(1624-1705),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驴屋驴、人屋等,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江西南昌人。清顺治五年(1648)落发为僧,法名传棨。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号八大山人。工书画,书法宗王献之、颜真卿。尤擅山水、花鸟,山水师法黄公望、董其昌,花鸟师法沈周、徐渭等,博取众家之长,并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形成古拙奇异的风格。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罗牧(1622-约1706),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江西省宁都县钓峰人。家境贫寒、世代务农,少年从魏书学画,又承黄公望、董其昌画法。其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是“江西画派”的开派英才。当时江淮间画家,多受其影响,后与八大山人等组建“东湖书画会”。其作品经江西巡抚推举,进呈康熙,被旌为“逸品”。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又号摄山老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徽明之侄。屡试不中,后放弃举业,以卖画为生。交游广泛,善画山水、人物,风格略近王蒙,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是文派的重要传人。
谢时臣(1487-约1567),字思忠,号樗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不仅善画,且能诗词,工书法。兼习浙吴两派而自成面目,擅长巨幛长卷,作品既有恢弘的气势,又不失清新秀润。谢氏还长于画水,江潮湖海,俱见其妙。
宋旭(1525-1606 后),字初阳,也用初旸,号石门山人,后为僧,法名祖玄,又号天池发僧、景西居士。其山头树木,苍劲古拙,巨幅大幛,颇有气势,与云间莫廷韩,入芟山社给白雀寺壁,时称妙绝。
邹一桂(1686-1772),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1727)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擅画花卉,学恽寿平画法,风格清秀。曾作《百花卷》,每花题一诗,进呈乾隆帝,深受赞赏。著有《小山画谱》。
萧云从(1596-1673),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石人、于湖渔人、梅石道人等,晚号钟山老人,姑熟(今安徽芜湖)人。崇祯十一年(1638),与其弟萧云倩参加复社,崇祯十二年(1639)中科副榜第一准贡,十五年(1642)复中壬午科副榜。入清后,隐居不仕。其人博古,工诗文,善山水,兼长人物、花卉。
梅庚(1640-1716),原名以庚,字子长,号雪坪,又号听山翁,安徽宣城人。与画家、诗人梅清、科学家梅文鼎同族。康熙二十年(1681)中举人,官浙江泰顺知县。善篆、隶,画山水、花卉,兼工白描人物。画风脱略凡格,不宗一家,偶尔落笔,韵致翩然。工诗,著有《听山诗钞》《天逸阁集》《玉笥游草》等。
王士,字子毛,柘城(今河南省柘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寓居商丘,约活动于明末清初之际,擅花鸟竹石,作画以墨笔为主,风格近似林良。其中一纸自题,“落花流水,无心而合;白浪滔天,逝而不返。人生在世,遇合由斯理也。知命之士,顺受自然,方是达人。”亦可窥其以造物为师,而求自然之道的人生态度与绘画理念。
袁耀(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8世纪中期),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子。画中山高石峻,飞瀑流湍,楼阁高耸,山林掩映,多有蜀地山水风貌。至于画面近、中景秋窗待茶、携琴访友、妻子倚门等场景,则表现了文人生活的日常。有意思的是画面中人物多望向立马二人,画意更为明确。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