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展,高清实拍上博“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展大图抢鲜看
发布时间:2021-06-26
浏览:2388

1956年,海上名家刘海粟、夏伊乔、万古蟾、沈迈士、陆抑非、朱文侯、荣君立、凌虚、周鍊霞、钱惠翔、吴东迈等共同创作了《万年长春图轴》,献礼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三十五周年。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上海博物馆特别以此图轴为题,策划举办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于2021年6月22日开幕,持续至9月21日。半部文人画史的海上呈现唐宋时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的空前繁荣,中国画各科亦相继形成与成熟,登上了画史古典主义艺术的高峰。宋元以降,文人画渐为主流,其发展从初创、确立至别开生面,其间真正起到引领意义的人物并不多。其中董其昌以一己之力影响身后近四百年,倘若加上董氏之外的海上千年书画成就,则一部文人画史,可谓半部都与上海相关。 70%的展品首度公开现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展出的146件(组)作品中,70%的展品为首次展出。许多作品不仅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乃至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均是第一次见面。 注:本次特展共分上下场,于2021年8月9日进行换展,届时将展出赵孟頫、莫是龙等人十余件作品。 一次历代书画的系统梳理该展系首次从学术视角对上海历代书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遴选相关书画146件(组),时间跨度从三国起至现当代逾千余年,通过“艺脉/艺术成就”“人文/地区互动”“鉴藏/艺术影响”及“潮头/海上风华”四个部分予以呈现。

第一部分:“艺脉/艺术成就”从西晋陆机、三国皇象、五代董源,到近现代黄宾虹、刘海粟等,在艺术创作、地区流派、画学理论、书画鉴藏、中西交汇和美术教育诸方面,海上皆不乏引领开风人物,可谓群星璀璨。千年书画之艺脉与成就,伴随着文人画史各个重要阶段。展品名单如下:【展品1】《章草急就章册》——三国-皇象【展品2】《草书平复帖页》——西晋 陆机【展品3】《草书春节帖页》——西晋 陆云(传)【展品4】《陆机、陆云二像页》——清 佚名【展品5】《行书五言兰亭诗卷》——唐 陆柬之【展品6】《行书道祖帖卷》——北宋 米芾【展品7】《潇湘八景图卷》——元 张远【展品8】《清凉晚翠图页》——元 曹知白【展品9】《秋水凫鹥图轴》——元 任仁发【展品10】《草书录余善和张雨小游仙诗轴》——元 杨维祯【展品11】《芙蓉鸳鸯图轴》——元 张中【展品12】《暮云诗意图轴》——元 马琬【展品13】《行书题鲜于枢行书诗赞卷》——元 陆居仁【展品14】《墨竹图卷》——元 柯九思【展品15】《丹山纪行图卷》——元 顾园【展品16】《临张旭秋深帖轴》——明 陈璧【展品17】《隶书题崔天德友竹轩诗卷》——元 邾经【展品18】《隶书节录四留铭页》——明 沈度【展品19】《草书唐卢纶割飞二刀子歌页》——明 钱博【展品20】《隶书钴鉧潭西小丘记页》——明 夏衡【展品21】《草书学稼草堂记卷》——明 张弼【展品22】《行书天马赋卷》——明 董其昌【展品23】《行书咏雪诗卷》——明 徐霖【展品24】《山静日长图卷》——明 姜贞吉【展品25】《为素行作山水图扇页、为嗣宗作山水扇页》——明 顾正谊、李绍箕【展品26】《为兰台作山水图扇页》——明 莫是龙【展品27】《行书诗扇页》——明 陆彦章【展品29】《行书暑中帖页》——明 唐文献【展品30】《仿古山水册页》——明 董其昌【展品31】《楷书雨中过勉吾丈次文太史韵等诗卷》——明 陆应阳【展品32】《梅花图扇页》——明 陈继儒【展品33】《雪蕉朱竹图扇页》——赵左【展品34】《溪山茅屋图轴》——明 李流芳【展品35】《草书李攀龙赠蓬莱王少府诗轴》——清 王光承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展品高清细节大图

第二部分:“人文/地区互动”江南文化的两个重镇代表——上海与苏州,随着其水系生态、地理优势、经济地位等综合因素的不断变迁,于书画领域亦发生了两者间既共生一体,又有局部地区间此起彼伏的互动关系。该部分以海上元明清三代书画为线索,展现水系与文脉的交织与共融;梳理了“元四家”以及继承其正脉且对“吴门画派”的开创产生深刻影响的上海“吴门前渊”和“吴门先驱”。36.《草书论南北口音页》张弼37.《行书题黄子久画诗页》张雨38.《鲈鱼新笋图页》倪耘39.《小楷元日书怀二首扇页》宋珏40.《顾绣观音图》41.《三家行楷书锡老堂记卷》吴讷等42.《行书致朱察卿札》文徵明43.“朱察卿印·朱氏邦宪”穿带两面铜印44.《行书五言诗扇页》王常45.《集古印谱》顾从德46.《行书札卷》徐阶、陆深47.《合书扇页》钱福、杨一清48.《行书札页》许榖49.《陆树声、雪山二人小像图轴》叶时芳50.《致某人札》徐献忠51.《成化说唱词》52.《崇祯七年诰命卷》徐光启53.《行书北耕录残稿之论墨篇页》徐光启54.《淀湖送别图卷》李升55.《吴淞春水图轴》张中56.《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杨维祯57.《曲水园图卷》文嘉58.《燕吴八景图册(选三开)》董其昌59.《凤阿山房图轴》吴历60.《南村别墅十景册》杜琼61.《畿甸观风图卷》马愈62.《渔舟唱晚图页》金铉63.《行书五言诗页》海瑞64.《行书致朱存理札页》都穆65.《上海县志》66.《行书赠冯子潜六十寿诗页》潘恩67.《行书十六艳诗卷》杨宛68.《云林石谱图卷》孙克弘69.《疏树西风图扇页》朱应祥、唐寅、沈周等70.《竹石图轴》倪瓒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展品高清细节大图

第三部分:“鉴藏/艺术影响”梳理了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间上海书画鉴藏的四个主要阶段,即“肇兴”(元末明初)、“四分天下”(明代中叶)、“高峰”(明末清初)及“半壁江山”(清末民初);同时,亦对包括上海历代书画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内,探讨与呈现两者对其它地区艺术活动的影响。 71.《行书收藏书画稿本册页(十四开)》陆深72.《题南宋赵葵杜甫诗意图卷》杨维祯、王逢73.《题睢阳五老图册页》虞集、吴福孙等74.《题夏昶潇湘风雨图卷》沈粲75.《行书致钱榖札卷》文彭76.《忠孝堂图卷》佚名77.《行书补北宋苏轼答谢民师帖卷》娄坚78.《行书泾川帖页》张孝祥79.《行书七言联》王鸿绪80.《行书止斋记卷》赵孟頫81.《行书致诸堂年伯大人札页》张祥河82.《题吕焕成西溪别业图卷》张祥河83.《题元虞集楷书刘垓神道碑铭卷》张照、高士奇84.《仿曹知白林泉高逸图扇页》王翚85.《题画手稿之为丹思代作仿大痴秋山设色页》王原祁86.《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轴》王原祁87.《未完山水图轴》王敬铭88.《山水图册(二十四开选二)》龚贤89.《山水图册(八开选二)》叶欣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展品高清细节大图

第四部分“潮头/海上风华” 从1843 年开埠后,上海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近代美术的发展历程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血脉相连、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上海美术界的繁荣景象是海派文化的体现和缩影。 该部分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品涵盖海上画派、洋画运动、对上海近代美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革命家及新中国美术作品,旨在较全面地展现海上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99.《点石斋画报原稿页》吴友如100.《楷书急就章册页(十开)》赵之谦101.《庞虚斋抱兔图轴》王震102.《吴俊卿六十六岁肖像图轴》倪田103.《范湖草堂图卷》任熊104.《无量寿佛图轴》虚谷105.《菊花图轴》赵之谦106.《高邕之小像轴》任颐、胡远107.《桃实图轴》吴昌硕108.《凌霄花图轴》高剑父109.《达摩像轴》高奇峰110.《行书陆游登东山诗轴》蔡元培111.《草书七言联》陈独秀112.《行书浙东行过杭即景七律诗轴》黄炎培113.《行书梅尧臣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军诗轴》章士钊114.《草书五言联》于右任115.《曾熙、李瑞清肖像图轴》张大千116.《无量寿佛图轴》桥本关雪(日本)117.《东山骑归图轴》陆小曼118.《赠徐志摩山水诗画合页》泰戈尔(印度)、陆小曼119.《归去来辞图轴》翁瑞午120.《鲁智深图轴》关良121.《烟雨两部图轴》潘天寿122.《山水图轴》黄宾虹辅6.《大同书手稿册(选一)》康有为123.《信札散页》梁启超、胡适124.《阿Q正传插图》顾炳鑫125.《鲁迅纪念馆一角》杨可扬126.《楷书勇猛精进页》李叔同127.《水栏遣心图卷》郑慕康等128.《康有为夫人像》徐悲鸿129.《自画像》陈抱一130.《持镜仕女图持镜仕女图》林风眠131.《黄浦江夜航图》颜文樑132.《英雄山图》周碧初133.《女配电工》张隆基134.《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陈逸飞135.《勇立潮头图轴》陆俨少136.《墨兰图轴》白蕉137.《挑灯夜战图轴》袁松年138.《井冈山图轴》黄幻吾139.《庆千秋图轴》丰子恺140.《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图轴》吴湖帆辅7.《向中国共产党致敬手稿页》宋庆龄141.《万年长春图轴》刘海粟等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展品高清细节大图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一方面旨在较全面系统地纵向回顾与总结上海历代书画成就,考察其美术史地位及影响;另一方面,探究海上千年书画发展中所呈现的底蕴深厚、艺脉醇正、兼融并蓄和勇于创新的艺术特色与精神,更有助于理解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精神脉络及其传统人文底色。 如果说,整部中国人文史,翰墨精神自始至终是其传承的思想和风骨;那么,就在这片“吴根越角”的土地上,绵延千年的海上文脉,同样渊源流长。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成为当代上海城市品格的重要组成。
展览作品实拍高清大图往期回顾